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23例临床疗效观察.doc

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23例临床疗效观察.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23例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和治法。方法 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的病因病机出发,以调补肝肾、祛风利湿、活血通络为原则,对23例患者以内服中药汤剂治疗2个月。结果 患者关节肿胀、疼痛及晨僵症状有所好转,治疗后总积分较前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1.3%。结论 中医药对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症状和病情有较好的疗效,确为治疗RA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治疗;中药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66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21-01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破坏性关节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1]。以双手、腕、膝、踝和足关节的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可伴有发热、贫血、皮下结节及淋巴结肿大等关节外表现,血清中可出现多种自身抗体[2]。现以中药内服和中药汤剂内服治疗本病23例,并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3例患者均为我院或外院确诊的临床病例,年龄为32-67岁,病程为1-28年,男性患者4例,女性患者19例。 1.2 诊断标准 ①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院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的分类标准[3]。②符合中医相关证型的辨证要点。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方法 类风湿关节炎在中医属于“痹证”范畴,中药方药组成:熟地20g、山药20g、鹿角霜10g、白芍20g、杜仲15g、牛膝20g、防风15g、川乌5g、鸡血藤15g、乳香10g、没药10g、羌活15g、独活15g、乌蛇15g、桃仁15g、红花10g、炙甘草10g,加水煎服,分早晚2次温服。湿重者可加薏苡仁、防已,热盛者可去川乌,加连翘、加知母、黄柏等,血瘀明显者可加三棱、莪术、川芎等,肾阳虚者可将川乌改为炮附子,并加淫羊藿等[4]。 1.3.2 症状、体征疗效判断方法 将关节肿胀、疼痛及晨僵症状根据疼痛程度依据数字评分法(NRS)分为0-10分,其中0分为无症状,10分为剧痛[5]。根据患者积分变化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判断。 1.4 实验室指标检测 红细胞沉降率(ESR)、C一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6]。 2 治疗结果 23例患者中关节肿胀、疼痛及晨僵症状有所好转2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1.3%。 2.1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改善情况 见表1。 2.2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前后实验指标改善情况 见表2。 3 讨 论 RA属于中医“痹证”范畴。本病病位在骨、关节、筋脉、肌肉,根据该病临床症状和性质,以及多关节损害、交替发作的特点,属于《灵枢》所描述的“周痹”。《剂生方》明确指出:“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道出了正虚是痹证发生的内因,《素问?评热论》曰:“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则道出了本病的外因[7]。所以本病性质是本虚标实,肝肾脾虚为本,湿滞、瘀阻为标。风寒湿邪侵入机体,注入经脉,留于关节、肌肉、筋骨,日久则生热及化为瘀血。本方中熟地、山药、鹿角霜、白芍、杜仲、牛膝调补肝肾,防风、川乌、羌活、独活、乌蛇祛风散寒通络,鸡血藤、乳香、没药、桃仁、红花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炙甘草调合诸药。中医通过辨证论治从总体上辨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在减少西药毒副作用、改善症状、体征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在本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嘉,黄慈波.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治疗进展[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0(01). [2] 王国华.类风湿关节炎免疫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0(03). [3] Arthritis Rheum,1988,31:315-24. [4] 陈艳凤.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型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 [5] 王宁华.疼痛定量评定的进展[J].中国临床康复,2002(18). [6] 类风湿关节炎诊治指南[J].现代实用医学,2004(03). [7] 周晓平.类风湿关节炎病因病机新探[J].光明中医,2010(11).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