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修辞手法——白描.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歌修辞手法——白描 诗歌手法赏析难点讲解四:白描 一、什么叫“白描” 白描也是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它要求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 二、“白描”在古诗中的运用: 1、刻画人物,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如白居易的《卖炭翁》 :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在这首小型叙事诗中,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卖炭老翁的感人形象。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 苍苍十指黑。 ”这十四个字的肖像描写,不仅准确地表现了卖炭翁的职业和年龄特征,而且使人想到他的辛酸劳作和痛苦生活。长期受烟火熏烤使皮肤变色,终日扒摸木炭把十指沾黑,而“两鬓苍苍”又表现出 卖炭翁的凄楚和衰老。这样拚死拚活的苦干,只不过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 ,挣点钱勉强度日。 “可怜身 上衣正单”,“夜来城外一尺雪” 。作者又以对照的写法来表现卖炭翁的困苦生活。 “心忧炭贱愿天寒” ,是 更深入一层的心理刻画。一般人在衣单不能御寒时,总想天气暖和,可是卖炭翁却在“衣正单”时“愿天 寒”,一怕天气暖,炭卖不掉,衣食无所出,二想天气寒冷,卖个好价钱。这两句诗深刻地表现了他对“卖 炭得钱”的殷切期望,反映了他十分悲惨的生活境遇。 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2、叙写事件,不求细致,只求简明。如聂夷中的《田家》 : 父耕原上田,子属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这首诗表现田家的悲苦命运,没有大肆铺张,用语简炼,诗人冷静地叙述田家的生活与遭际:父亲在原田 上耕种,儿子在山边开垦荒地,他们不惜流血流汗,想尽办法扩大耕种,增加收获,以维持生计,图个日 子过得好一点。然而,在青黄不接的六月,田地里的庄稼还没有成熟, “官家”早已迫不及待地修缮粮仓, 张开血盆大口,只等着禾苗成熟,便如数搜刮进自己的仓里。全诗没有半句议论与抒情,却深刻地提示了 农民深受苦难的根源。 用白描手法用于叙事,使人感到线条明晰,言简意真。 3、描写景物,不尚华丽,务求朴实。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诗人连用九个名词,分别描绘了“枯藤” “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九个意象,成一幅苍凉寂寥的秋景图,表现出浓烈的思乡之情。尽管作者不著一个哀字,但是悠悠哀愁在 这样萧瑟苍凉的暮景中尽露无遗。 用白描手法写景,可让人快速抓住景物的特征,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感情。 最后想补说一句,白描,有别于细描。细描是对事物的主要特征作细致入微的刻画。这种描写,文字绚丽, 色彩斑斓,有如镂金错彩,绚丽华美。常运用对比、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白描则是强调简单质 朴,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谈谈“用典”这种修辞手法 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 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 。用典既要师其意,尚须能于故中求新,更须能令如己出,而不露痕迹, 所谓“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 ,方为佳作。本章根据张正体之【诗学】 ,及黄永武之【字句锻炼法】二 2 书所论而增益之。并斟酌补入历来各家,有关作诗用事之立论,以为参考。 用典之功用 用典之功用有四,略述于下: 一:使立论有根据--引前人之言或事,以验证作者之理论。即【文心雕龙】所谓“援古证今”也。如李商隐之【有感】诗: 中路因循我所长,古来才命两相妨; 劝君莫强安蛇足,一醆芳醪不得尝。 其中“蛇足”一词,即引自【战国策】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 ‘数人饮之不足,一人 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 先成者饮之’。一人蛇先成, 引酒且饮, 乃左手持卮, 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蛇成,夺其卮曰: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遂饮其酒” 。李诗即以此作为引证,使为立论之根据。(以喻勿另生枝节也) 二:方便于比况和寄意--诗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之暗示,婉转道出作者之心声,即所谓“据事以类义”也。如前“命意”章中苏东坡之【仇池石】一诗, 欲留嗟赵弱,宁许负秦曲; 传观慎勿许,间道归应速。 相传苏东坡有一珍藏“仇池石” ,王晋卿以诗借观,意在于夺。东坡不敢不借,旋以诗寄之。用蔺相如完璧归赵之典故,委婉表达出作者之心意,何等酝藉, 而不致令受者有太大之难堪。另如【唐诗纪事】卷十六引“宁王李宪见卖饼者之妻明艳动人,而强娶为妾,且十分宠爱。翌年,宁王问‘犹忆饼师否?’其妻颔首。宁王召饼师进府,其妻面对故夫,泪流满颊,凄婉欲绝。时有十余文士在座,意皆感动

文档评论(0)

155****780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