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无权处分理论的再思考——试析物权形式主义变动模式为背景.pdf

对无权处分理论的再思考——试析物权形式主义变动模式为背景.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无权处分理论的再思考——试析物权形 式主义变动模式为背景 论文摘要:通过详细分析和论证在债权意思主义和债权形式主义 物权变动模式下解决无权处分而存在的种种问题和不足,来说明利用 物权行为理论来驯服这个“精灵” 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论文关键词:无权处分;物权行为理论;债权意思主义;债权形 式主义   一、问题的提出   《合同法》第 51 条关于无权处分制度的规定无权处分的人处分 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权处分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 该合同有效。此处之“无权处分行为”应该从何种意义上理解呢?该条 所指有效的“合同”究竟是物权合同还是债权合同?规定得很不明确。 通说认为此“合同”为债权合同,因为我国尚未采用物权行为理论,这 里所说的无效,不是处分行为无效,而是无权处分所立合同无效。我 国《合同法》没有对无权处分的内涵做出规定,同时由于我国民事立 法体系的不完整导致了学界和实务界对这一问题激烈讨论却难以达 成一致见解。目前流行的有如下几种学说:无效说、有效说、效力待 定说。此种种关于无权处分效力之学说,一直是学界争论不休的一个 重大理论问题。究竟如何更好地解决无权处分这个“法学精灵”?学界 也难以达成一致。笔者认为法律制度不存在谁是谁非的问题,只存在 孰优孰劣的评价,因为每一观点的背后,基于对无权处分制度设立宗 旨的不同认识,也是基于在现实社会经济条件下对不同价值目标的考 量。我国通说持效力未定的观点,但是此说未能解决大量存在的非现 货交易的现实问题。笔者则认为将无权处分签订的合同理解为效力不 定的合同是欠妥当的,而认为其应为有效合同更有利于保持财产关系 的静态安全与动态安全之间的平衡,更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利益。   无权处分之所以成为我国民法如今仍然没有很好解决的一个大 难题,有学者指出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合同的生效和被处分财产所 有权的转移是不被分开的。正是因为有了合同效力和被转移财产所有 权之间这种无休无止的缠绵,正是因为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未被分开, 才有了对这个“精灵”欲理还乱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困惑。笔者同意这种 看法,同时认为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之不分是导致无权处分难以解决 的主要原因;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善意取得在此问题上的作用的过度 迷信。笔者认为我国民法欲解决无权处分这个难题,除引入物权行为 理论之外,别无他法。下面笔者将对各种物权变动模式下无权处分之 效力问题及其价值取向的比较来说明利用物权行为理论来驯服这个 “精灵” 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加以详细论证。   二、非物权行为模式下无权处分行为之是与非   (一)债权意思主义模式下的无权处分问题   债权意思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是指除了当事人的债权意思之外, 物权变动无须其他要件的变动模式。因此在债权意思主义模式下,无 严格的处分行为概念,仅依债权合同即可直接发生物权的变动的效力, 即物债合一,不作区分。该立法例以法国、日本为代表。法国因受自 然法学说的影响,舍弃交付主义,而采用意思主义。日本历史上受法 国民法影响很大,与法国民法渊源极深。   《法国民法典》第 1583 条关于买卖合同的规定:“当事人就其标 的物及其价金相互同意时,即使标的物、价金尚未交付,买卖合同即 告成立,而标的物的所有权亦于此时在法律上由出卖人转移于买受 人。”对特定物而言,合同生效物权转移;对于种类物而言,尚需标 的物特定之步骤。因此,基于债权意思主义的立法前提,无权处分合 同的逻辑选择必然为无效,否则发生物权变动之效果实为侵权行为, 不利于对权利人的保护。   为了保护善意相对人,采意思主义立法的国家一般都借助两种制 度工具加以弥补其不足:一是物权法上的救济。如善意取得、时效取 得制度等,如《法国民法典》第 1141 条所规定的“一物数卖” 问题, 后卖人如基于善意占有动产标的物,其为该物之所有人。而对于不动 产则较为复杂,发展出法国民法典的“表见所有权” 日本民法的公信力 说等学说及判例;二是合同法上的救济。虽然无权处分合同不能对第 三人发生效力,但法、日诸国法律并不排除善意相对人可以享有合同 法上的救济,其救济方式有权利瑕疵担保、违约损害赔偿以及解除合 同等,与有效合同无异。例如《法国民法典》第 1599 条前半款虽然 规定出卖他人之物的合同无效,后半款规定:“在买卖合同人不知标 的物属于他人的情形,出卖人负损害赔偿之责。”   综上所述,我们可知采用债权意思主义物权变动模式的国家立法, 对无权处分合同之效力规定在有效与无效之间徘徊。规定无效当然是 为了避免发生物权变动之效果,维护财产静态安全,维护权

文档评论(0)

158****64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