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工作坊,助力我成长.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借力工作坊,助力我成长   人生的成长需要长年累月的积淀。在我的人生中,特别是近三年来,我跟一个团队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这个团队就是“李斌名师工作坊”。在这里,我学到的不仅仅是好的实践经验,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整合与提升。   思维方式的改变,似乎不好用具体的数据来衡量,那我就以“周末课程”来谈谈“李斌名师工作坊”带给我的改变和收获。   “周末课程”就是利用周末时间,通过探究、动手、实践而完成的一门课程,它注重学生在跨学科实践中的感受和体验,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主,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   我曾经任教于重庆市巴蜀小学校住读班,在住读班里一教就是七年。通过这七年的时间,我发现住读学生特别期待周末,因为一到周末就意味着大“解放”,当然这跟他们父母的观念意识也有很大关系,学生在校学习了整整五天,是该好好休息休息了。于是周末就变成了“纯天然、无污染的散心日”了。而当新的一周开启的时候,学生们却迟迟回不到学习的状态。   基于这样的情况,从2015年起,我就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合理安排学生的周末时间。于是,我便开始了漫漫“周末课程”之路的探索。这个课程定位于既能够放松学生的身心,又能够让其学有所获。趋合时代,顺应潮流,一开始的思考是以“项目式主题”为单位进行每周的课程设计。设置提升学生知识广度的单一课程,先后有“节假日系列课程”“生活实践系列课程”“科学创新系列课程”“美食文化系列课程”“旅游创意系列课程”“阅读提升系列课程”等。   在这个阶段,我主要是以“知”“诵”“画”的思维方式对课程进行设计,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事物,然后背诵跟事物相关的诗词歌赋,最后通过自己的画笔再次在脑中留下直观可感的形象,以加深印象。我们知道,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是比较单一的,表达能力也较弱,但是我们可以帮助学生从小养成积累生动形象的习惯,相信这些内容会对学生后期的表达起到奠基作用。   如在《我们的节气——小满》一课中,设置了“知小满、诵小满、画小满”三个学习内容。在“知小满”环节中,让学生自主选择一种方式(诸如上网浏览、父母讲解等),了解小满的相关知识,然后抄一抄、写一写,达到了解常识、热爱祖国文化的目的。接下来在“诵小满”中,要求学生选择并背诵一首关于小满的诗歌,起到阅读积累的作用。在“画小满”中,让学生用画笔画小满,同时渗透表达内容的训练——尝试在图旁配上几句话。   综合来看,这样的设计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知识传授,以教师的方式给学生填充一些知识,学生只是按照这样的学习过程学习,很多内容现在看来只是流于表面,只停留在“了解了”“知道了”“画了一幅画”等浅显的层面,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做得还远远不够。   说到发展学生的思维,我们定会想起小学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全国小语会理事长陈先云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清单》一文中提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四大清单”: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初步审美能力。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得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有四种能力表现:阅读理解力、语言表达力、思维发展力和文化感知力。《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将发展学生思维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虽然有了这样的纲领性文件,但是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特别是在对像“周末课程”这样的课程进行设计的时候,我觉得还是不够专业和有效。也就是说,很难体现“以训练学生思维为目标”,我的“周末课程”进入了一个瓶颈期。   正当我一筹莫展时,工作坊给了我方向和方法,因为我们研究的内容就是“思维写作”。我们的研修方式跟其他工作坊的研究方式不一样,其中一个就是每月一“晒”:晒出自己每月的阅读书目,晒出自己每月的写作内容。在这个时期,最主要的是阅读思维型教学经典文献和接受专家指导。阅读文献可以加强自身的理论基础,专家指导更好地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魏小娜教授的理论引领,让我对自己之前的“周末课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虽然这之前的“周末课程”只是对学生进行较为肤浅的知识填鸭,但是通过前面的培养,他们的隐喻思维有了较大进步。当代心理学研究发现,隐喻思维是人在逻辑思维发展建立之前的思维方式。在儿童成长的早期阶段,隐喻思维是他们最基本的思维方式,也是儿童语言中非常普遍的现象,同时也是人类的基本思维方式之一,能为科学发现提供重要的启发。比如18个月大的幼儿就会把长长的工具车叫成“蛇”,并将其扭曲地放在手上;见到园林师傅修剪树木会说“叔叔在给树理发”;看到月亮会说出“月亮是天的眼睛”。越来越多的实验表明,儿童在4岁左右就具备了真正意义上的隐喻思维能力。儿童的隐喻能力富含创造精神,充满了想象,弥漫着诗性,是儿童认识世界、感受生活的重要思维方式。   有了这样的理论认知,我逐渐对自己的课程设置有了一定的自信和收获。因为在这个阶段,我仅仅是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