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闻媒体坚守的责任与理性
摘要 透过二鹿奶粉、柑橘、茅台事件 的新闻媒体报道,我们应该深思新闻媒体坚 守的政治与理性的是什么?本文对此做了 基于事实的理性阐释,希望借此引起我们新 闻媒体的关注。
关键词新闻媒体责任理性 一、三鹿奶粉、柑橘、茅台事件透视 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冰冻三尺,非一 日之寒。2005年市场对奶的需量的急剧增大, 导致奶源供给的矛盾激化,而 2006年奶牛 饲料价格高涨,又使得这一矛盾更加复杂。
据当年官方发布的数字,40%奶牛亏损,30% 奶牛持平,30%奶牛微利。奶站鲜奶里兑水, 加碱,小事一桩。国家对奶制品中的蛋白质 含量早有规定,但对蛋白质是动物源蛋白还 是植物源蛋白?界定模糊。于是专业化的调 奶师应运而生,没有牛也能造奶。奶站、奶 农、乳企层层添加一些植物蛋白, 愈演愈烈。 再加上政府、乳企对奶源的监控不力,2008,
三聚割胺植物蛋白奶终于出问题了。据查, 全国22家 企业69批次婴幼儿奶粉中都含 有不同程度的三聚意胺。 三鹿奶粉事件曝光 披露后,国家质检总局9月17日发布公告, 决定从即日起,停止所有食品类生产企业获 得的国家免检产品资格。 三鹿奶粉事件的危 害性已远远超出了对婴儿健康的威胁, 损害
了 29万多名宝宝的健康,击垮了一个经过 50年打拼树立起来的品牌。他导致到人们对 中国乳业乃至整个食品行业安全性的担忧, 甚至会引起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蒙牛
“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愿景成了时 下的一种尴尬。
2008年9月22日,四川旺苍县尚武镇 村民在柑橘园内发现柑橘大实蝇。10月4日 媒体报道,四川旺苍柑橘园暴发大实蝇病虫 害。10月6日,广元市政府应急办向四川省 政府递交旺苍县发现柑橘大实蝇疫情的应 急快报。10月20日,一条短信通过手机和 网 络 传播“告诉你的家人和同事朋友,暂时 别吃橘子,橘子里有蛆虫。” 10月28日,
农业部强调,四川广元柑橘大实蝇事件已引
发部分消费者恐慌。造成湖北、重庆、江西、 北京等部分主产区和主销区柑橘销售受阻。 湖北橘农损失将达15亿元。
在这次蛆柑事件中,我们的新闻媒体, 缺少一种谨慎科学精神,夸大不实并有推 波逐澜、一边倒之势。请看,“陕西咸阳发 现蛆虫柑橘” (2008年10月28日西安新闻 网一西安晚报),“北京柑橘批发价受生蛆 谣言影响跌落一半” (2008年10月28日新 京报),“北京市民在干瘪橘瓣内吃出两条 活虫” (2008年10月28日02:26新京报)。 新闻媒体,好像不站在政府、果农的对立面 就不是新闻。有的媒体语言还十分情绪化, 2008年10月28日扬子晚报一篇题为〈〈居高 临下的专家理论救不了无辜的橘子》写到: “柑橘蛆虫,光是这个词就比较恶心人了, 但就是有专家不肯承认这个事实。” “在这 个商品审美化的时代,卖相不好的都难以成 交,何况是蛆虫。”
等到事态扩大,市场恐慌情绪严重,果 农损失严重,救市已为时已完。据不完全统 计,2008年因“蛆柑事件”报导所产生负面 影响,全国柑橘损失达147亿。很多果农欲 哭无泪,毁树倒果,十分凄惨。我们不要忘 记,2007年3月有媒体报道了广州“毒香蕉” 事件时,使用了毫无科学理据的“蕉癌”、
“灭绝”、“致命”、“香蕉世界的sARS 等词语。结果给民众带来极度恐慌,南方各 地的香蕉纷纷滞销。仅海南蕉农每天损失 1700多万元。象这种缺乏政治意识和科学理 性的新闻报道,我们还不应该从中吸取教训 吗?
“牛奶有问题,柑橘有问题,中国食品 安全都有问题”。按照这种以偏概全的逻辑 思路,于是有的媒体把视角伸到中国白酒企 业两大龙头——贵州茅台与张裕葡萄酒。
8月23日,有网站称,“据传闻,继蒙 牛、伊利、光明液态奶被查出含三聚意胺后, 日前国家质监总局又抽查酒类产品, 在贵州
茅台、山东张裕,中粮长城和青岛啤酒中发 现了致癌物质亚硝酸钠。” 8月23日中央电 视台〈〈新闻30分》播报说:茅台酒等二种 酒类含有致癌物质亚硝酸。当日,青岛啤酒 (600600)、张裕A均以跌停报收,贵州茅台
收盘跌幅达%;同时,酿酒板块全线下跌, 大部分白酒类公司均跌停。针对产品可能含 有致癌物质亚硝酸钠的传闻,贵州茅台 (600519)、张裕(000869、200869)同时发布 澄清公告,称传闻不实,公司产品完全不存 在含有亚硝酸钠的情况。贵州茅台公告称, 个别媒体在完全没有事实依据的情况下, 仅
根据传闻发表不实报道,严重误导投资者和 消费者,损害公司声誉,并且给公司及投资 者造成了 经济损失,请相关媒体不要再发 布或者转载该等不实报道。新华社北京9月 24日电国家质检总局24日发表声明表示, 质检总局日前并没有对贵州茅台、山东张裕、 中粮长城和青岛啤酒进行抽查。
贵州茅台、山东张裕、中粮长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