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肿
二、病因病机
(一)病因
《内经》认为水肿的形成,有内外两方面的原因。其外因是受风邪、寒邪,湿邪、热邪等外邪的侵袭。例“肾汗出逢与风”之肿,是感受风邪而成;“阴虚者,阳必凑之之肿,为感受热邪所致;“其脉大紧”之浮肿,由寒邪为患;“浮肿”而身体沉重腹满者,乃湿邪所引起的。而它的内因则为《 素问·水热穴论》中曰:“勇而劳甚,则伤于肾”。是由于过度劳累,饮食失调,情志不畅等,导致邪气内逆,使阴阳气道不通。从而引起水肿。
(二)病机
《内经》中阐述水肿的病机,主要突出脏腑功能失调以致阳气阻遏,气化失司,血脉瘀阻,聚水为水肿的观点。其对病机的阐述十分详细。首先是五脏阳气被阻,致使气化不利,水液不能正常分布,使水液停留。其次是水肿的病机与肺、脾(胃)、肾及三焦气化失利密切相关,因为肺主行水,通过肺气的宣发肃降来通调水道;脾主运化,通过脾气的吸收、传输水精来运化水湿;肾乃主水之脏,具有主司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功能。而三焦总司水道,是全身水液运行的通道。只有这些脏俯功能协调,水液的分布运化功能才能正常进行。假如某一脏腑被外邪所犯,功能失调,水液代谢功能出现障碍,即有发生水肿的可能。肺虚则不能化气为津,而只能生成为水。脾虚则不能制约水的运化,反而被反克。肾虚则不能主水而妄行,以致水不归循经脉行走导致水上泛。故脾水肿则表现为肌肉浮肿,肺水肿则表现为气喘且急。虽分开而论之,则三脏形成水肿的原因各不相同,然而都是由阴胜所导致的。其中肾主水最为重要,所以《内经》指出:“其本在肾”。因此又曰:“诸水皆生于肾”。而肾之所以能主津液,在于肾阳气的气化功能。肺在五脏中位置最高,故有“水之上源”之称。而肺行水的功能则在于通过肺的宣发肃降来推动全身水液的输布与调节。肺与肾除各自均有调节水液的作用外,两者在结构上亦有联系。如《灵枢·本输》曰“少阴属肾,肾上连肺”,说明肺与肾通过足少阴经相互贯通,共同调节人体的水液平衡。故肺与肾无论何脏有病,均能影响对方。由于水肿本于肾脏,临床亦以肾病传肺为多见,故又有“其末在肺”。脾主运化水湿,从《内经》有关藏象学说来看,脾与胃同为“仓癝之官”,而脾又“为胃行其津液”。胃主纳,脾主运,水谷入胃以后,必经脾之运化,方可吸收其精华,排去其糟粕。如果脾运失常,则水湿无以运化,而关门自亦不利了。所以《素问·至真要大论》曾指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可见脾对水肿的形成至关重要。而三焦所致的水肿,则有《素问·吴注》里概括为:“上焦不治,水泛高原,中焦不治,水留在中皖部,下焦不治,水就蓄留在膀胱”。由此可知三焦虽是全身水液运行的通道,但若分上、中、下焦,则上焦为心肺,主要靠肺通调水道的功能,中焦是脾胃,主要靠脾运化水湿的功能,下焦是膀胱,主要靠肾气的气化和膀胱排泄的功能。在此更是强调了肺脾肾在水肿病机中的关键作用。把肺脾肾调理好,三焦而致的水肿自可攻破。可知,在形成水肿的病机方面,从总体而言:肾为本,其气化功能失司是水肿生成的主要原因;其制在脾,脾运化水湿功能差,也是其重要原因;而其末在肺,肺的通調水道作用失调也是至关重要。
三、分类及其临床表现
(一)风水
风水又称肾风,是水肿病中最常见的,《内经》中多处论到其病因病机和病候。本证由于风邪内客,遏阻气机,水气代谢失常,潴留于身而为病,故称“风水”又因《内经》认为肾主水,劳力过度,扰动肾气,肾汗出而风邪乘机入侵于肾,即“肾汗出逢于风”,是风水证的常见病机,故又称为“肾风”。观其症状多有汗出恶风,发热体痛,面目浮肿,以及面黑、小便不利等肾病风水之表现。
(二)石水
石水之“石”有阴沉,深重之意。由《内经》可知,石水病机多为下焦肝肾阳虚,阴寒內盛,气化不利,水液内聚所致。所以其病候多以下腹胀满为主。该证后世归属为阴水类,病程缓而重。
(三)涌水
涌,涌动之意。该证腹中有水涌动,“如囊裹浆”。《素问·气厥论》对其病机和病候进行了相关论诉:“肺移寒于肾为涌水。涌水者,按腹不坚,水气客于大肠,疾行则鸣漉漉如囊裹浆,水之病也”。可知,涌水为肺受风寒之后,进一步影响到肾的阳气,阳气虚而开阖不利,使水气停于肠所致。从上可知,该水肿兼有腹腔或肠道积液的病证。
水肿病的治疗
(一)治疗原则
《素问·汤液醪醴论》指出“平治于权衡”的治疗原则,即通过辩证论治以达到恢复正常的阴阳平衡的效果。对此,王冰解释到:“平治权衡,谓察脉浮沉也。即是通过诊脉过程观察其阴阳的盛衰,然后用正确的方法来养脏腑阳气,宣散五脏浊气,以调畅气机。说明首先要正确辩证阴阳的盛衰。
第二个原则则为“疏涤五脏”,水肿病最重要的病机就是“五脏阳已竭”,故“疏涤五脏”,使“五阳已布”。
治疗方法
1.去宛陈莝:去宛陈法即放血祛瘀法,在《灵枢·小针解》中指出去血脉而出宛陈。而在《灵枢·九针十二原》则有,除宛陈后,则出现坏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