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的理论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宏观调控的理论反思   [摘要]“宏观调控”是典型的中国化术语。对于宏观调控的理解目前基本停留在传统教科书的水平,由此造成宏观调控认识中的种种误区。本文将宏观调控定义为:宏观调控是中央政府采取的一种非常规的国民经济管理活动。在经济异常波动频发的中国,具有独特目标和行为方式的宏观调控在政府的整个经济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且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仍将独立于一般宏观经济政策。从本质上看,宏观调控是政府微观经济职能与宏观经济职能的结合体;在宏观调控体系中存在着两大政策手段体系,适应于不同的微观基础和市场机制,形成了内生性宏观调控体系和外生性宏观调控体系。前者接近于成熟市场经济体的“宏观经济政策”,后者则是典型的“宏观目标、微观手段”。   [关键词]宏观调控;宏观经济政策;政府职能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编号]1000-476903-0034-07   一、“宏观调控”是典型的中国化术语   根据刘瑞的考证,宏观调控这一提法的形成经历了从“宏观调节”到“宏观控制”再到“宏观调控”的过程。宏观调节最早正式提出是在1984年10月20日发表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一文中。该文件指出“越是搞活经济,越要重视宏观调节,越要善于在及时掌握经济动态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价格、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以利于调节社会供应总量和需求总量、积累和消费等重大比例关系,调节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流向,调节产业结构和生产力的布局,调节市场供求,调节对外经济往来,等等。”1985年8月13日,针对当时全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膨胀的情况,《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瞻前顾后、统筹安排》的社论。社论指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一些同志较多地重视微观放活,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宏观控制的指示。”宏观控制首次正式见诸报端。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经济经历了一次严重的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政府决定进行经济调整。1988年9月26日,当时中央领导人所作的《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这次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必须同加强和改善新旧体制转换时期的宏观调控结合起来。”“必须综合运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纪律的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五管齐下,进行宏观调控。”自此以后,宏观调控在中国成为耳熟能详的概念。   西方文献中没有与宏观调控一词直接对应的术语。利用较为权威的西文数据库AcademicRe-searchLibrary进行检索,有一篇是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转型期经济政策的论文;有一篇是关于发展中国家电力工业中宏观经济政策要素的论文;另外三篇则有关西方本土研究。但后三篇论文中的“macro-economiccontrol”是在这样两层含义上使用的:一是宏观经济目标控制,意为通过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控制宏观经济目标,实际上就是“macro-economicpolicy”;二是对于地方政府的宏观经济控制,即“macroeconomiccontroloflocalgovemment”。   西方术语中与宏观调控一词最为接近的是“macro-economicpolicy”。市场经济中,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是市场机制,但是由于存在市场失灵和市场局限,出于完善和补充市场配置功能的需要,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在市场基础上衍生出了作用于经济活动的政府制度安排,即针对市场失灵的规制和针对市场局限的宏观经济政策。西方经济理论中把这种制度安排称为政府干预。而在干预宏观经济失衡方面,宏观调控与宏观经济政策是基本重合的,所以说“宏观调控”与西方术语中的“宏观经济政策”最为接近。当然,由于宏观调控与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和行为方式并非完全重合,两者也并非完全对等。   二、宏观调控认识中的误区   1、视政府的一些微观经济职能为宏观调控的内容,其典型表现是将反垄断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任务。这个问题在国内行政法学领域比较突出,几乎所有的相关学术著作都把反垄断法作为宏观调控法的重要内容。   2、把宏观调控的目标机械地对应于西方术语中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经济增长、币值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实际上,宏观调控的目标是非常多元化的,仅就中国目前的实践来看,粮食安全问题、股市投机问题,甚至节能减排问题,都被纳入宏观调控的视野。   3、把宏观调控工作放大为政府的整个宏观经济管理工作,从而把一般性宏观经济管理的政策手段视为宏观调控手段。政府宏观经济工作由宏观调控和一般性的宏观经济管理工作构成,两者有着不同的功能和行为方式。一方面,宏观调控的目标涵盖不了政府宏观经济工作的目标,比如说,公平收入分配、推动科技进步等宏观经济目标就不作为宏观调控的目标;另一方面,宏观调控的目标大都涉及政府工作的全局,远非宏观调控一己之力所能实现。比如说,近年来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