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第二语言教与学中的文化因素.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略论第二语言教与学中的文化因素   摘要: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一直受到国内外语言学者的瞩目,cultureinSecondLanguageTeachingandLearning一书从学习者、教师、教材三方面,探讨了文化在外语习得和外语教学过程中的重大作用,展现西方文化教学的前沿动态,为我国文化教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关键词:第二语言教学文化因素   作者简介:姓名:王蕾,女,,江苏连云港人,广西民族大学06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H193【文献标识码】A【编号】1002-2139(2009)04-0066-02   20世纪以来语言教学研究的历史表明,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份。20世纪60年代中期,国内外许多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调查向人们揭示,语言学者不仅要学习语言和文化,而且应当意识到语言与文化间的相互作用,即文化中的语言和语言中的文化,外语教学应包括文化教学。Lado在LanguageTeaching:AScientificApproach[1]中指出,不掌握好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推测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70年代后,随着社会语言学、语用学、文化语言学等新兴研究领域的出现和兴起,外语教材中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模式受到冲击,交际因素的引进,使得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文化内容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80年代后,国外对第二语言及外语教材中文化因素的研究集中在受文化影响和限制的外显行为和交际范式(如体势语、目光接触等)后逐渐转向对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与文化能力进行研究。90年代以来,研究范围进一步扩大,除学习者之外,社会学的因素以及师资培训等成了重点研究内容。Byram和morgan[2]指出,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师的薄弱环节,因为他们接受的专业培训和训练着重于语言的结构性方面而很少涉及文化因素;尽管应用语言学研究者和教学实践者可能意识到文化与语言的紧密关系,但教学培训的内容却很少涉及文化多语言教学的诸多影响。   cultureinSecondLanguageTeachingandLearning[3]一书由西雅图大学语言学教授、文化与语言沟通项目主任EliHinkel(伊莱·欣克尔)主编,该书围绕学习者、教师、教材的三维关系,较为系统地探讨了外语教学中的目标语社会文化对于外语习得和外语教学的重大作用,展现西方文化教学的最新发展。   一.学习者   kramsh[4]认为第二语言学习者或外国语言学习者,因为不了解一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就不可能学习该语言。她将文化背景大致分为ESL背景(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文化背景,即在这种背景中主要讲英语,如英格兰、美国、新西兰等)和EFL背景(把英语作为外语的文化背景,即在这种背景中主要讲的是非英语,如中国、韩国、日本等)。   由于本书主要研究的是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国语的情况,因此将学习者分为了NSS(NativeSpeakersofEnglish)和NNSs(NonnativeSpeakersofEnglish)。在本书中在回答“EFL或ESL的学生应该掌握母语的语用规则吗?”这一问题时指出,在ESL环境中学生需要掌握语用规则,但也不必强迫执行,其原因有二:第一,有些学习者认为自己有权利按自己的想法去选择,是否掌握这一规则是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第二,还有些学习者出于一定的需要而去学习使用这一规则,但由于英语并非第一语言所以只要不影响表达就行。在EFL环境中,学习者因需要而答案各异。在这种环境中,学习者不需要准确地掌握语用规则。有些学习者彼此之间并不进行非母语的交流,他们只关注与英语相关的书面信息。也有一些学习者只需要掌握关于语用规则的基本知识就足以应付入学或移民的需要了。即使对于那些需要精通语用知识的少数学习者来说,人们也会因他们是非母语者而对其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由于英语本身就有不同的标准和语用形式,就连说母语的人都不可能完全掌握更不必说非母语者了。因而解决这些文化教学问题的重担就落在了教育者(教师)身上。   二.教师   通过追溯东西方课堂文化差异的渊源,SuzanneScollon对苏格拉底与孔子有关教育、语录、教育目标、教育作用、课堂活动的框架等进行了比较分析,阐明了教师在文化教学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苏格拉底把教师比作“助产士”,即教师可以通过置疑的方式引起师生互动式的讨论,从而引导学习者走向真理。而在孔子看来,教师是肩负着传承优秀智慧的“使者”。在课堂中教师用辩证的问题来回答学习者的问题。虽然两者在对待交流目的、置疑的方式和传统权威的态度上不同,但却都同时肯定了其教育的目的——激发(toevoke)。这种儒教式和苏格拉底式教学的对比对增进外语教师,特别是对促进在东方教授英语的西方教师理解学习者的课堂行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