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拥军教授等人拟申报度.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王拥军教授等人拟申报 2018 年度 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公示 (一)项目名称: 肾精亏虚型慢性病与“肾藏精”藏象理论体系创新研究及应用 (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 1.提名者 上海市人民政府 2.提名意见 项目围绕 “肾藏精 ”、“肾主骨、生髓、通于脑 ”理论, 通过全国多学科团队协同创新,率先提出 “肾精亏虚型慢性病 ”概念,建立了从 “肾”论治慢性病的规范化临床方案,提高了 “肾精亏虚型慢性病 ”防治水平,并率先建立了“肾藏精”藏象理论体系。 ( 1)建立了大型慢性病队列,证明了慢性病以 “肾精亏虚 ”为主,提出了 “肾精亏虚型慢性病 ”概念。 2)证明 “肾精亏虚型慢性病 ”的共性规律是神经 -内分泌 -免疫 -循环( NEIC )系统功能紊乱,干细胞微环境及细胞信号通路失调。 3)证明补肾填精方提高了 “肾精亏虚型慢性病 ”的防治水平, 并建立了从 “肾”论治慢性病临床规范化方案。 4)揭示了补肾填精法治疗 “肾精亏虚型慢性病 ”的共同生物学机制,得到了国际学术界广泛认同。 5)建立了中医 “肾藏精 ”藏象理论体系,传承并发展了中医藏象理论。 先后获得国家 “973计”划项目等资助,发表论文 698篇,其中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SCI论文 272篇,总影响因子 945。研制中药新药 2项(仙灵骨葆胶囊、复方苁蓉益智胶囊),在全国 58500余家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应用 10多年,惠及三千多万慢性病患者,社会和经济效益巨大,显著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为推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做出了重要贡献。 特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三)项目简介 本成果属于中医药防治慢性病领域。 慢性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已成为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项目组在国家 “973计”划项目、国家 “九五 ”科技攻关项目等支持下, 通过多学科团队长期合作, 历经 20 余年,在“肾藏精 ”、“肾主骨、 生髓、通于脑 ”理论的指导下, 深入研究相关慢性病的共性防治规律, 取得以下 5 项科技创新。 1.通过大样本队列研究(共计 61640 例退变、衰老和遗传性慢性病;其中,骨质疏松症 24786 例、肾性骨病 5224 例、骨关节炎 9620 例、脊髓型颈椎病 5209 例、地中海贫血 518 例、骨髓抑制综合征 2238 例、老年性痴呆 8192 例、血管性认知障碍 4008 例、 血管性痴呆 341 例、中风后轻度认知障碍 873 例、中风后痴呆 631 例),证明慢性病以 “肾精亏虚 ”为主(占 91.5%),从而率先提出了 “肾精亏虚型慢性病 ”的概念。 2.通过大样本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122168 例自然人群、 50102 例上述慢性病)、模式动物学研究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证明 “肾精亏虚型慢性病 ”的病理环节是神经 -内分泌 - 免疫 -循环( NEIC )系统功能紊乱,组织干细胞微环境及细胞信号通路失调,导致干细 胞增殖与分化功能下降,组织修复与代偿能力降低。 3.通过临床规范化的 RCT 研究,证明补肾填精方治疗 3593 例“肾精亏虚型慢性病 ”,总有效率达到 87.8%,且明显改善患者 “肾精亏虚 ”临床表现, 从而提高了该类疾病 “证病结合 ”的防治水平,揭示了从 “肾 ”论治 “肾精亏虚型慢性病 ”的有效性,并建立了从 “肾 ” 论治慢性病的临床规范化方案。 4.通过规范化的基础实验研究,证明补肾填精中药可以纠正 NEIC 网络紊乱,改善干细胞微环境,调控干细胞内 Jak/Stat、BMP、Notch、 Wnt/β-catenin 等信号通路,进而调节干细胞增殖与分化功能,系统揭示了从 “肾”论治 “肾精亏虚型慢性病 ”的共同生物学机制,并得到了国际学术界广泛引用。 5.从病因病机、临床证型、病理变化等方面证明了 “肾精亏虚型慢性病 ”具有共同变化规律,并率先建立了中医 “肾藏精 ”藏象理论体系,传承并发展了中医藏象理论,指导慢性病的临床实践和新药开发,提高了中医药防治慢性病的总体水平。 发表论文 698 篇,其中在 Nat Immunol 、 、 Nat Commun PNAS 等国际高水平期刊发 表 SCI 论文 272 篇,总影响因子 945(平均影响因子 3.5,大于 5 的 69 篇,大于 7 的 47 篇);主编《 “肾藏精 ”藏象理论与实践》等专著及教材 24 部。主办东方科技论坛、国际 骨生物学研讨会等 58 次,参加国际学术交流 96 次, ISTP 收录 87 篇。培养博士后 22 名、博士生 102 名、硕士生 110 名。 建立了 “肾精亏虚型慢性病 ”数据库和知识管理平台,制定常见病诊疗指南 10 项, 获得授权发明专利 19 项、软件著作权等其他知识产权 13 项、医

文档评论(0)

152****6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