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大津巴布韦遗址与非洲文明探秘第2课大津巴布韦遗.docVIP

第七单元大津巴布韦遗址与非洲文明探秘第2课大津巴布韦遗.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单元 大津巴布韦遗址与非洲文明探秘第 2 课 大津巴布韦遗址的 发掘教案 一、 教学目标 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 感 态 度 与 内容 识记 理解 运用 价值观 大 津 巴 布 韦 卡尔·莫克与 1. 非 洲 绍 纳 用 科 学 的 精 情景再现 1. 大 津 巴 布 遗址的发现 大 津 巴 布 韦 人 创 造 了 津 神 和 实 事 求 韦 遗 址 属 于 遗址的发现 巴布韦文明 是 的 态 度 探 非洲文明 究 人 类 古 文 2. 对 大 津 巴 化遗产 2. 在 科 学 研 布 韦 遗 址 的 究 领 域 不 应 认 识 和 探 究 有 任 何 民 族 应 该 有 实 事 歧 视 与 种 族 求是的态度 偏见 大 津 巴 布 韦 英 国 殖 民 主 阅读文字 遗址的发掘 义 者 塞 西 尔·罗得斯、 历史比较 詹 姆 斯 · 本 特 、 理 查 问题探究 德· 霍尔、 兰 德尔·麦克维 尔、卡顿· 汤 普 森 对 大 津 巴 布 韦 遗 址 的发掘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 1 -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重点 谁发现了大津巴布韦遗址。难点 大津巴布韦遗址是如何发掘的。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向同学们介绍了大津巴布韦遗址如何发现和发掘以及对大津 巴 布韦遗址考古发掘的成就。建议先复习第一节课内容,明确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历史概念。 本课的引言是由一幅图片和关于卡尔·莫克寻找和发掘宝藏艰辛历程的一个片段组成。建议从图片入手,提问谁首先发现了大津巴布韦遗址,是如何发现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引入本课的学习。 第一目“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发现” 教材详细讲述了德国人卡尔·莫克寻找和发掘大津巴布韦遗址的艰难历程。 世纪中叶,在世人的眼中,南部非洲依然是世界文明史上的空白。 第一个亲身探秘大津巴布韦遗址,并将它公之于众的是德国人卡尔·莫克,一个生在德 国斯图加特的木匠的儿子。 15 岁时,深受探险潮流影响的卡尔·莫克,已下定决心要到非洲 探险,决心探明南部非洲的神秘。为了完成这个使命,他学习了生物学、 地质学,以及当地 人的语言。他还大量翻阅了欧洲出版的探险文学作品。这类书在当时十分流行畅销。 27 岁, 莫克认为他已经作好了探险的准备,但由于没有官方的支持,也没有足够的装备,他不得不 - 2 - 在一只德国货船上当船员才踏上去非洲的路。这只船把他载到南非东南部的德班港口,当时 的德班还是英国的殖民地。在以后的 6 年中,莫克徒步穿行于南部非洲。不像有钱的探险家,他没有雇用当地的挑夫为他担载行李;他身着皮革套装,出没于羚羊藏身之地;他自己扛着 磅重的装备,包括罗盘与六分仪、猎刀、毯子、洋铁碗、书、笔墨纸张、猎枪,以及两支左轮连发手枪。身材魁梧、络腮胡子的卡尔,在穿越热带森林草原时的情景令人钦佩而又不可思议。他背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只有一把大伞为他挡着火一样的太阳。最后在林波波河的 南岸,他终于看到了地质的“杰作”,那就是黄金、钻石矿藏的矿脉,按照英国殖民政策的规定,他把这个发现向当地官员报告。卡尔的预感是正确的!黄金、钻石不断从这个地区开采出来! 莫克 再次去探险时, 装备已十分精良。 他第一次有了大笔的钱来雇用挑夫。 1871 年 5 月,他率领 40 人来到南非。 7 月底,他越过林波波河后写下了这样一番话,字里行间洋溢着一个 德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操和一位考古学家的雄心壮志:“我好像看到了祖国的统一,我站在整个世界面前,心中浮现出戴上胜利桂冠的神圣帝国皇帝凯撒的高大形象,他庄严宣布:最有 价值的、最重要的、也是迄今为止最神秘的非洲地区,将重见光明!那就是古老的莫诺莫塔帕!那就是奥菲尔!”一个月后,莫克发现自己已身陷绝境。他的挑夫离开了他,拿走了他的部分日用品,作为应支付的薪水。更为严峻的是,当地的马绍纳人对他怀有敌意,这使他恐惧至极。他沮丧地写道:“这里的一切都使我感到恐怖,不但东西可能丢失,就连生命也难保住。吃的食物,可能被人下毒;暗箭,也随时难以提防。”在最困难的时候,一位叫亚当·仁达的猎人帮助了他,亚当·仁达是流浪于南非的德国人,他已脱离白人社会,与他的两位马绍纳妻子在这附近居住。亚当·仁达不仅给莫克提供住所,还陪同莫克进行探索。 那时,大津巴布韦遗址处于酋长头人的控制之下。莫克在遗址附近逗留了九个月,只被获准进入遗址三次。第一次莫克发现了椭圆形建筑物。数天后他又发现了破损的沿山卫城及卫城山上的碉堡。莫克特别注意到,卫城西部墙上突出的经过修饰的皂石横梁。他又捡到一只皂石碟子,还有一个类似铁锣形状的东西。第三次的探索收获最大。莫克从椭圆形的建筑物的门楣上刮下一片类似雪松的木片。这种木料微红且芬香。莫克认定木料就是檀香木。莫克记得《圣经》上说过:所罗门王就是用黎巴嫩的檀香木建筑他的宫殿

文档评论(0)

173****15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