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教学背景下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构建-以校本研究为例.doc

分级教学背景下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构建-以校本研究为例.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分级教学背景下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构建-以校本研究为例   摘   要:本文从分级教学理论出发,以教育生态理论为指导原则,以我校为例,分析影响课堂微生态系统的主要原因,探讨构建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的三大途径:改善物理环境,为生态课堂创造良好氛围;增进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果;建立课堂微生态系统,保持教学目标、手段和内容与学生的需求协调一致。   关键词:分级教学;大学英语;生态课堂;构建   一、分级教学理论及我校动态分级背景   1.分级教学理论。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践行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考虑学生的个性与特长。50年代,人本主义教育观问世,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到了80年代,语言输入假说(i+1)盛行,强调人类只有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时,从“i”过渡到“i+1”层面才能习得语言。i+1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材料的原则,激发学习欲望的同时又能让他们获得学习的阶段性成就感。《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下称课程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   2.我校动态分级背景。我校根据学生水平和2017-2022年“复兴计划”,从2016级开始,新生入学后参加分级考试,参考高考成绩,按70%和30%的比例,将本科非艺术类学生分为普通班(下称p班)和提高班(下称t班)两个层次,均从通用英语起步,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模式也相应改变。根據自然界的竞争和平衡原则,每学期按期末考试和英语四六级成绩调整,实行滚动制动态管理。p班从对应教材一册起步,按《课程要求》完成基础阶段的教学目标;t班大一完成基础阶段的公共必修课,大二开始选修较高要求的拓展课程。   二、教育生态学理论   1932年,美国教育学家waller在其著作《教育社会学》中提出”课堂生态学”的概念。1966年,英国学者Ashby将生态学研究引入高等教育领域。但在学界,公认教育生态学理论正式提出的标志是美国学者Lawrencecremin1976年出版的专著PublicEducation,他将生态学原理运用到教育研究及实践中,反映教育体系内部及与周围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和原理。21世纪初,语言学者们把教育生态学理念引入外语教学研究中:在教育生态学中,作为个体的学生、老师和学校的各种环境构成了一个人工的生态系统,其内部的各种活动符合一定程度的生态规律,且相互依存,相互制衡。大学英语课堂就是一个微生态系统,其中的主体是师生双方,一旦这一生态环境失衡,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教学质量无疑得不到保证。   三、课堂微生态系统不协调的原因   1.课堂生态环境不理想,破坏了生态系统最适度原则。   物理环境。教室的光线、温度、墙面、窗帘、桌椅安排、环境卫生等。光线太刺眼或太暗,视觉不舒服;温度过高或过低,感官受影响;白色的墙体虽然可以增强亮度,但不够温馨;窗帘的颜色不协调使情感受影响;地面或桌兜里的纸屑餐袋造成视觉污染;教学设备发出的噪音引起烦躁情绪;固定在一起的座位不利于课堂组织活动,也使老师的注意力无暇顾及后几排,无形中拉大了师生之间物理的距离。   社会环境。班级人数多、课时压缩、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不同专业的班风和学风等,都对这个微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尤其是分级后的班级,p班多达七、八个小班、t班由十几个小班组成,不利于课堂管理。   教师的非语言信号。实证研究表明:教师的非语言信号是整个课堂不可或缺的组成,教师的肢体语言不当、衣着打扮不得体、发型散乱无形、目光接触信息不明朗、客体语言如上课携带的个人物品杂乱无章等,对学生有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   2.课堂师生关系不协调,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首先,应试教育决定师生关系有主次之分。传统课堂师生对立,老师是课堂的主宰、上级、权威;学生是服从、下级、被动的角色。其次,师生之间情感淡漠。教师踩着铃声进教室,课休铃响坐进教休室,下课铃响回家走人,与学生少有情感上的交流,课堂气氛沉闷,老师唱独角戏,学生低头玩手机,这与教育生态位原理相悖,学生骨子里对老师敬而远之。恶劣的师生关系还可以引发师生冲突,造成学生犯罪,教师失德。   3.课堂教学内容和手段与教学目标不一致   《课程要求》表述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课程定位为“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然而,在多数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学目标功利化+应试化,忽视了能力目标和方法目标;教学模式基本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学内容单纯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师生达成共识:以四、六级试题册取代课本,课堂缺乏互动性,培养语言运用能力退居次位,人文知识无暇顾及。这样的教学目标与内容违背了课堂教学生态系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理念也成了空谈。以我校为例,t、p班起点不同,使用教材各异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