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WORD版教案.docVIP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WORD版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火之谜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通过了解富兰克林揭开天火之谜的过程,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等精神。 能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1、今天,我们要继续跟随富兰克林破解千古之谜——天火之谜。(读题) 2、在上节课中的学习,同学们提出了几个问题: (1)天火是什么? (2)天火之谜的谜底是什么? (3)富兰克林是怎样揭开天火之谜的? (4)富兰克林是个怎样的人? 我们已经解决了前两个问题。 (1)天火是指雷暴。因为古时候西方人把雷暴看做是“上帝的怒火”,中国人则把它称为“雷神”。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2)天火之谜的谜底是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3、富兰克林是通过风筝实验揭开天火之谜的,至于第4个问题,许多同学说富兰克林揭开了天火之谜,他十分的伟大。“伟大”这个词语的意义太大了,不够具体。所以今天我们在课堂上要解决两个问题:富兰克林是怎样通过风筝实验揭开天火之谜的?还要具体了解富兰克林是个怎样的人。那么,就让我们把眼光投注到那震惊世界的“风筝实验”上。实验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进行的呢? 二、精读课文第二段。 1、认真读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找出进行实验时,写富兰克林所处环境的句子,把它划下来。并想一想作者讲述风筝实验时,为什么要描写到当时人物所处的环境?在书上进行简单批注(可以抓住句中的某些关键词,或是某个标点谈体会)。 作为高年级的同学,读懂题目要求是做题的首要任务,先看一看, 谁来读题?题目要求很长,细细划分一下,先…… 接着…… 然后…… 最后……(板书读、划、想、注) 2、自学。(环境,除了自然环境以外,当时人们的舆论,对这件事的看法也是一种环境,叫人文环境。 (1)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 “1752年7月的一天,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 “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一个炸雷,大雨倾盆而下。” 指名读。指导朗读:想想,你有何感受? 课文中讲到雷暴“能把人击倒,将高大的树木劈成两半”,多么可怕呀!该怎么读?再读。 在这样雷电交加的时候,富兰克林要进行风筝实验,如果真如他预料的那样,风筝就会引来雷电,实验者就可能怎样?(可能被雷击中,丢了性命。)富兰克林清楚这些吗?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为了科学,为了真理,可以牺牲生命的人。) (2)描写人文环境的句子: “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接受的。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世界,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 提供资料:富兰克林把自己的想法写成论文,寄给了英国皇家学会,得到的却是一阵嘲笑。有的说:“他竟想把上帝和雷电分家,真是痴人说梦。”还有的说:“美洲的土包子也想研究科学,可笑。” 这些话是“取笑”,是奚落,是讽刺,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冷嘲热讽”!听了这些话,你可能会怎么想?在这样的冷嘲热讽中进行实验,万一失败了,又会怎么样?但富兰克林不计较,不理会,还是决心走自己的路。你现在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敢于尝试、挑战世俗、执着) 环境的描写原来对人物的刻画起烘托作用。 3、你们看,风筝实验还没有开始,我们已经对富兰克林有了这么深刻的认识了。我想,当我们真正走进风筝实验,去目睹这一过程,你会对他有更全面的了解。现在,就让我们快速地默读第四小节,从字里行间找找,你还发现了富兰克林的哪些品质? 4、交流: (1)实验严谨。 “风筝上拴了一根细铁丝,用来吸收云中的“天电”。放风筝的线是用麻绳做的,绳子下端结上一段丝带,在麻绳和丝带的接头处系着一把铜钥匙。” 从实验材料可以看出: 细铁丝——用来吸收云中的“天电”。 风筝线(麻绳)——麻绳淋湿后就成了能使电流通过的导体。 铜钥匙——导电的。 丝带——绝缘的。 看来,富兰克林也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卤莽,他的设计严谨、细致。 (2)观察细致。 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 怒发冲冠是什么意思?麻绳上的纤维怎样“怒发冲冠”?这么细微的变化都逃不过富兰克林的眼睛呀! 其实,富兰克林的细致观察还不仅仅体现在这里,他之所以大胆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也是来源于他细致的观察。引读: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外:它们都会发光,光的颜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都伴随着爆炸声,都能毙杀动物……由此他大胆地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他的推测可是有根有据的! (3)大胆。 这时,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发麻。 富兰克林的胆子的确很大,此时

文档评论(0)

157****91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