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知识点二中国现代学校体育发展.pdf

授课知识点二中国现代学校体育发展.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讲 中国学校体育文化 授课知识点二:中国现代学校体育发展(1919-1949) 三、中国现代学校体育发展(1919- 1949) “壬戌学制” 1922年11月1日,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了 《学校系统改 革令》,1922年是“壬戌”年,该学制就被称为“壬戌 学制”,次年9月公布了 《中小学课程标准纲要》。 《壬戌学制》是受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参照美国 “六三三制”。 1923年 《新学制课程标准》的公布,正式将学校“体操 科”改为“体育课”。并纳入了生理卫生和保健知识。 这是我国学校体育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壬戌学制正式把“体操科”改为“体育科”,体育教材 以田径、球类、游戏、体操为主,完全剔除了兵士体操。 壬戌学制下的体育课程,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从课程 设置看,体育课程得到了应有的重视;体育课程的名称 由“体操科”改为“体育科”;体育课程目标明确提出 了“顺应儿童爱好活动的本性”、“发展个人之本性及 人格”;在课程内容上,废除了中小学的兵操,以田径、 体操、球类、游戏等为主要教材。 壬戌学制颁布后,学校体育课程出现了许多积极的变化: 学校课外活动及校内外运动竞赛比过去更加活跃。重 视了对师资的培养。当时最为典型的是“南京高等师 范学校体育科”和“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科”。 教学上开始重视体育教学法的研究如:初段:准备运 动——中段:主运动——后段:整理运动。 开始着手进行体育教材建设。 国共两党的统辖区域,学校体育发展并不一致 国民党时期,学校体育发展很不平衡。在国民 党统治区,成立了学校体育的领导机构,先后 颁布了不少学校体育法令。教育部还聘请国内 外一部分体育专家编写了各种体育教材和教学 参考书,培养了体育师资,这些反映了当时体 育界有识之士对实施学校体育的某些设想和愿 望,对近代学校体育产生过一定影响。 不过学校体育的总体情况并不理想 当时,国民党统辖区域,学校体育只注重训练少数选 手去夺锦标。 多数中小学的体育课,教学不认真,没有教学计划, 甚至每课教学事先都无计划,教材多不按规定进行。 一般中学,上体育课以打球为主,主要是篮、排、 足球,上课点名后,进行几分钟的队列训练和准备 体操,就分为几组自行打球,教师在一旁观望或做 裁判,形同放羊,称为“放羊式”教学。 学校体育发展缓慢,学生健康状况极差。 而在苏区和解放区内,各级各类学校都开设体育课 和课外体育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并经常举行 各种类型的运动竞赛和运动会。在物质条件十分困 难的情况下,广大师生想方设法,因陋就简,土法 自制。1941年创建的延安大学体育系,为解放区培 养了一批体育干部。 这种对学校体育的热情,与毛泽东等领导人对体育 的看法有很大关联。 毛泽东曾于1917年4月在 《新青年》第三卷2号上, 发表了以“二十八画生”署名的著名的体育论文 《体育之研究》。略述其中三点如下: (一)释体育  “体育者,人类自其养生之道,使身体平均发达, 而有规则次序之可言者也。” (二)体育在吾人之位置  “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 是无德智也 ” 。 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其载知识也如 车,其寓道德也如舍。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 舍也。 小学之时,宜专注重于身体之发育,而知识之增进、 道德之养成次之。中学及中学以上宜三育并重 。体育 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 勇而收效远。 (三)体育之效 体育之效,至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 调感情,因而强意志。筋骨者,吾人之身; 知识,感情,意志者,吾人之心。身心皆适, 是谓俱泰。故夫体育非他,养乎吾生、乐乎 吾心而已。 为适应战争的需要,苏区学校把体育放在重要的位置。 苏区的中小学体育课主要以体操和游戏为主,在苏区 的苏维埃大学、红军大学、马克思共产主义大学等学 校中,足球、篮球、乒乓球、赛跑也是经常举行的活 动内容。 在根据地学校体育中,不但经常演练传统体育活动, 西方现代体育也被很好的消化和吸收。但比赛的宗旨 则摒弃了锦标主义作风。根据地学校,根据中国的实 际情况,把握民族精神,吸收外国体育文化精华,创

文档评论(0)

恬淡虚无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思想,有文化,有信念的人。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有缘学习更多关注桃报:奉献教育,点店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