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阳县锦屏镇二中校志.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宜阳县锦屏镇第二初级中学校志 一、学校发展历程 宜阳县锦屏镇第二初级中学位于锦屏镇河下村。河下村地处 宜阳县城东区,南依锦屏,北邻洛水,洛宜铁路从村南穿过,省 道安虎线从村北穿行,交通便利,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清乾隆三 十四年(1769 年)所立《创修谷氏祖庙碑记》记载 “明初,谷氏 仁美公自山西洪洞迁居宜阳寿安之左,迄今四百余年。”寿安是河 下村最早的村名。河下村民风淳朴,自古就有尊师重教之风。锦 屏镇二中根植于河下村,锦屏镇二中的发展得到了河下村人民的 大力支持。 1960 年河下学校首次开设初中教学班,因师资力量不足,1961 年停办。1962 年重新招生,俗称“民中”,生源涉及方园数十里。 1968 年以后,在外工作的中小学教师响应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著名教师周金铭、谷留定、马世安、李寿朋等相继回乡,为我校 初中教育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1969 年城关公社社办高中选址河 下村,建校舍 24 间,1982 年社办高中撤后,河下中小学分开,初 中部搬至社办校舍,正式名为河下中学。1989 年初中布局定点后, 河下中学被命名为“城关乡二中”,城关乡撤乡换镇后,城关乡二 中更名为 “宜阳县锦屏镇第二初级中学”至今。经过十几年的发 展,现今有 6 个教学班,在校学生 200 余人,专任教师 21 人。 学校交通便利,环境幽静。学校占地 10656 平方米,建筑面积 2580 平方米,校园分生活区、教学区、学生活动区,建有教学楼 两幢,办公楼一幢。学校有 160 米环形跑道的田径场及各种球类 - 1 - 活动场地。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光盘播放室、电脑教室、实验 室、图书室等,在二中,学生可坐享全县先进的教育设施。 二中师资队伍不断壮大,二中已形成一支具有 “竞争意识、 质量意识、教研意识、适应意识”的教师队伍。二中教师以 “让 今天比昨天教得更好”为动力,向课堂改革要质量,教学管理水 平不断提高。在二中,学生可聆听全县优秀教师的教诲。 学校文化建设独具特色。“阳光、聪慧、高尚”“教师心声” “学生誓言”“养成教育专栏”等的校园标语,教室班名设计、班 级口号、每周一语等,这些温馨的提示突显我校的人文力量,极 大促进了师生与校园环境之间的和谐。 “让每一个学生成功,让每一个学生成才,为学生终身发展 奠基”是我校的办学宗旨。学校坚持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 以创新教育为导向,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效果既要有质量的精英, 更要有质量的数量。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多次 受到县镇表彰。 二、中学校舍建设 中学校舍最初在 1982 年城关公社社办高中院内,校舍始建于 1969 年,已有 13 年风雨历史,校舍破败,每到雨季,要用油毡 或塑料布等遮雨。适逢 1985 年 9 月,我国第一个教师节,村两委 决定:集资筹建中学两层教学楼。建筑规格为长 45 米、宽 8 米, 面积为 660 平方米两层教学楼一栋。另建围墙 460 米,教师住室 一排 120 平方米。建成后,为流芳后世,立石碑一通,以资纪念。 碑文纪录如下: - 2 - 主题:“集资办教育 为国培英贤” 内容:河下村古称寿安镇,东接虎翼,西望锦屏,南依寿安, 北邻洛水,后因洛水北滚,村洛下移,故又添河下之名。此处土 肥水丰,民情笃厚,地灵人杰,自古富有兴之风,被誉为文化之 乡的美称。历史上村里间设有金钟寿安书院,直至 1927 年时改为 学堂,1938 年起改称寿安乡第二完小,1942 年村民筹资兴建楼房 12 间,兴利教学。解放后,河下群众兴学之风有甚,1960 年在此基 础上又办起农业中学,1973 年又新建校舍 48 间。学校虽几经扩 建,但仍不能满足村民求学之渴望,故于 1978 年春另辟新址建房 24 间建立河下中学,1985 年改为城关乡第二初级中学。1986 年 为了进一步振兴河下教育,造福子孙后代,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 的倡导下号召村民集资助学,所有在外工作的干部、职工、教师 以及全体村民一呼百应,踊跃献工捐款,短期内捐资 18000 余 元、献工数以万计,同年九月建起了巍巍壮观的新的教学楼,建 筑面积达 660 平方米,另筑围墙 460 米,教师住室一排,计 120 平方米。在欢庆教学楼竣工之日,特镌石以记之,并望后来卓识 之士继往开来,锦上添花,更上一层

文档评论(0)

137****04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