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出血热等种传染病预防控制指南和临床诊疗方案(范文).pdf

埃博拉出血热等种传染病预防控制指南和临床诊疗方案(范文).pdf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1 页埃博拉出血热等种传染病预防控制指南和临床诊疗方案(范文) 埃博拉出血热等 6 种传染病 预防控制指南和临床诊疗方案 目录 埃博拉出血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 1 埃博拉出血热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8 黄热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 13 黄热病诊断和治疗方案 17 拉沙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 23 拉沙热诊断和治疗方案 27 裂谷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 32 裂谷热诊断和治疗方案 35 西尼罗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 40 西尼罗热诊断和治疗方案 46 马尔堡出血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 51 埃博拉出血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 埃博拉出血热 ( Ebola hemorrhagic fever, EHF) 是由埃博拉 病毒 (Ebola virus, EBV)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人主要通过 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而感染,临床表现主 要为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害。埃博拉出血热的病死率高,可达 50%-90%。本病于 20 世纪 70 年代在非洲首次发现,主要在非洲的乌 干达、刚果、加蓬、苏丹、科特迪瓦、利比里亚、南非等国家流行。 一、疾病概述 第 2 页埃博拉出血热等种传染病预防控制指南和临床诊疗方案(范文) (一)病原学。 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Filiviridae ),为不分节段的单股 负链 RNA 病毒。病毒呈长丝状体,可呈杆状、丝状、“L”形等多种 形态。毒粒长度平均 1000nm, 直径 70-90nm。病毒有脂质包膜,包膜 上有呈刷状排列的突起,主要由病毒糖蛋白组成。埃博拉病毒基因组 是不分节段的负链 RNA,大小为 18.9 kb,编码 7 个结构蛋白和 1 个 非结构蛋白。 EBV 可在人、猴、豚鼠等哺乳类动物细胞中增殖, 其中 Vero-98、Vero-E6、Hela-229 细胞最敏感。病毒接种后, 6-7 小时 出现细胞病变, 表现为细胞圆化、皱缩, 细胞质内可见纤维状或颗粒 状结构的包含体。给猕猴接种埃博拉病毒后可产生与人类疾病相似的 症状体征并引起死亡。在鸟类、爬行类、节肢动物和两栖类动物细胞 内不能复制,在仓鼠与豚鼠中,需多次传代才能引起死亡。 埃博拉病毒包括四种亚型:埃博拉-扎伊尔(Ebola-Zaïre )、埃 博拉-苏丹(Ebola-Sudan )、埃博拉-科特迪瓦(Ebola-Côte d’ Ivoire)和埃博拉-莱斯顿(Ebola-Reston )。前三种亚型埃博拉病 毒已证实能够致人类疾病。不同亚型毒力不同, Ebola-Zaïre 毒力强, 人感染后病死率高, Ebola-Sudan 次之, Ebola-Côte d’Ivoire 对 黑猩猩有致死性, 对人的毒力较弱。Ebola-Reston 对非人灵长类动 物有致死性, 而人感染后不发病。不同亚型病毒糖蛋白的基因组核苷 酸构成差异较大(同源性为 34%-43%),但同一亚型的病毒基因组相 对稳定,遗传特性很少发生变化。 EBV 病毒在室温下稳定,60 ℃ 1 小时大部分病毒被灭活, 对紫 外线、γ射线、甲醛、次氯酸、酚类等消毒剂和脂溶剂均敏感。 (二)流行病学特征。 1.传染源和宿主动物 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和非人灵长类均可为本病传染源。 第 3 页埃博拉出血热等种传染病预防控制指南和临床诊疗方案(范文) 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储存宿主及其在自然界的自然循环方式尚不 清楚,首发病例的传染源也不清楚,但首发病例与续发病例均可作为 传染源而造成流行。在非洲大陆,埃博拉病毒感染和雨林中死亡的黑 猩猩、大猩猩、猴子等野生动物接触有关。有实验证实蝙蝠感染埃博 拉病毒后不会死亡。蝙蝠可能在维持埃博拉病毒在热带森林的存在中 充当重要角色。 2. 传播途径 (1 )接触传播 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病人或动物的血液及其他体 液、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 (如尿、粪便 )等均具有高度的传染性, 可以通过接触病人和亚临床感染者 (特别是血液、排泄物及其他污染 物)而感染。 病人自急性期至死亡前血液中均可维持很高的病毒含量,医护人 员在治疗、护理病人时、或处理病人尸体过程中容易受到感染,病人 的转诊还可造成医院之间的传播。医院内传播是导致埃博拉出血热暴 发流行的重要因素。 (2 )气溶胶传播 吸入感染性

文档评论(0)

136****762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如有问题,请私信联系。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