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联大全
对联,雅称「楹联」 ,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
不少。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 ,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三要词性相
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 ,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四要内容相
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 但又不能重覆。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
由上而下,不能颠倒。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对联简史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
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
了五代, 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 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 ,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
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
相当普遍, 王安石诗中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
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 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
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
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 对联还传入越南、 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这些特点,都和律诗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对联称为张贴的诗。但对联又不同于诗,它只有上联
和下联一般说来较诗更为精炼,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对联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也可以是十言、几十言。在我国古建筑中,甚至还有多达数百字的长联。对联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御文字的本领,才可能以寥寥数语,做到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楹联是题写在楹柱上的对联,亦指对联,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春联漫谈春节,在我国人民心目中是农历一年中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来临,千家万户写春联、贴春联,是上千年来流传下来的象征吉祥、表达人们向往美生活的民族风俗。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按照当代艺术大师周汝昌先生的话说, “春联是举世罕有伦比的最伟大、最瑰奇的文艺活动。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春节就户悬“桃梗” ,又称“桃符” 。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春联》记载: “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
即有文人墨客, 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 以图润笔, 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 ”从传统春联“爆竹一声除旧; 桃符万象更新” 和宋王安石诗句 “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也看出春联与桃符的关系。什么是桃
符呢?据《淮南子》说,这种“桃符是用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做的。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
在门两旁。或者还画上这两个神象——左神荼、右郁垒。古
人是以桃符上书画此二神来压邪的。这也就是民间俗称的
“门神”。到了公元七百多年的五代, 蜀后主孟昶亲写的 “新
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自孟昶
题桃符以后,文人学士便群起效仿,把题春联视为雅事,于
是题春联之风便逐渐流传。 [color=66666] 但是,到时了宋代,
[color=66666]“[color=66666] 春联 [color=66666] ”[color=66666] 还是称之为“桃符”的。联语却不限于题写在桃符上,推用
在楹柱上,后人名曰“楹联” 。宋代以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