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读过余秋雨的一段话__人没有非议是不真实的.docVIP

曾读过余秋雨的一段话__人没有非议是不真实的.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登高 景若晨 曾读过余秋雨的一段话:“人没有非议是不真实的,非议像人的影子,人愈高,影子就愈长。”很有哲理,就摘抄了下来。 余秋雨是一位被受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故作高深,写什么,说什么都要带上文化或是历史这样的字眼,一个句子有五六个定语;说他没有道德,学术道德,把过去出版过的文章拿来,换个书面和书名便称做“新作”出版了;说他没有文人该有的稳重,太过张扬,时不时上电视做节目,做评委,做秀。 初中时,父亲曾建议我读一读余秋雨的书。我当时对余秋雨的那种历史文化满纸喷薄的行游式风格有所耳闻,也读过几篇他的文章。我不屑一顾地对父亲说:“余秋雨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去过的地方多么,游历过那么多名山大川,谁不能写出好文章?” 像很多人一样读不懂余秋雨。 很喜欢余秋雨在《千年一叹》自序中的一段话:“我是行路者,不愿意在某处留连过久。我更看重脚步;与文章相比,我更关注生命;与精细相比,我更倾情粗粝。” 的确,余秋雨便是行吟者,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诠释与升华。余秋雨的文章有高度。 读有些人的文章,感觉心弦被拨动,但只是瞬间。而余秋雨的文字像是鼓声,有京东大鼓,有黄土高原的腰鼓,有古代行军的鼙鼓,也有孩童手中的波浪鼓儿。 余秋雨像一个鼓手,重锤一落,每一次都是浑厚凝重的鼓响,敲出人智慧的火花,敲出人理性的思考,敲出人良心的觉醒。 他的文字不是涓涓的溪流,不是澄清的湖泊,不是湛蓝的大海,而是黄河,有着大地的色彩。 读朱自清先生的《欧游杂记》,欧洲的美令人向往,但这种美是淡淡的,虚渺的,毕竟没有去过欧洲,不能与心底产生共鸣,断暂记住的只是美景,但留不久。其实,任何一本游记类书籍,都不能使未去过书中所描绘的地域的读者有登临其境的感觉,只由暗暗的意象。然而,余秋雨的游记却不同。 他站得很高,望得很远。 他的散文没有奢华的词藻,谈不上诗意,更多的是理性的思考。如果说游记通常给人的感觉是轻浮空洞,那么,余秋雨的游记是浓稠的,浓得化不开。这浓厚便是来自思想的高度。这种高度,不是高不可及的高,不是高深的高,而是一种适度的高——不能轻易达到,稍做努力则能领悟。读他的文章,你得随着他跳跃着无边地思考思索,亦或是赶在他之前思索。想到的与余秋雨的不谋而合,那么,你认识了你的高度,与余秋雨有共鸣;想不到的,读着他的文字,看看书中的插图,停下来想想,咀嚼咀嚼,便就提升了自己的高度,完成了交流与提升。 我此时不禁思考,为什么对于某些书我们读不懂,参悟不出其中的道理呢? 在于高度。 在于高度,我们自身不具备或未达到某种高度,与有高度的书,有高度的作者深入交流的高度。 由此,我有了这样的感悟:人应该读书,读好书,读有挑战性的书,读有高度的书,读那些要思考得书,要感悟的书;这是一条路,一条通向高处的路。 想起第一个登上珠峰的登山者的话:“我为什么要登珠峰?因为,他就在那儿。”

文档评论(0)

asd33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