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思考教学在九年一贯课程实施上之应用张玉成.docVIP

创造思考教学在九年一贯课程实施上之应用张玉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第PAGE 17頁 創造思考教學在九年一貫課程實施上之應用 張玉成 自從八十七年九月三十日教育部公布「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總綱」之後,各級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先是忙於準備工作,繼而於八十八、八十九兩年度相繼推動「試辦」事宜。一時之間,台灣地區各國中、小均籠罩在九年一貫課程的宣導、討論、研發、嚐試氣流之中,「天氣」可謂極不穩定,使得往日大家苦心灌溉的創意思考教學幼苗,頓然遭受烏雲遮住,不見陽光,幾將枯萎。 事實上,九年一貫新課程,內涵著許多創造思考教學的精髓,也將提供更多、更大的發揮空間和機會。作者不揣翦陋,爰撰本文企能喚回大家對創造思考教學之重視與應用。 創造思考教學的意涵 創造的意義 創造、創新、革新、發現、發明……..等用詞常掛嘴邊,使用普遍。本文所稱「創造」一詞之意義,敘述如下: (一)中文字義 創者始也(中文大辭典),始造也(中文辭源),另有別出心裁之意(形音義綜合大字典)。(毛連塭等,2000,p.7) 造者就也,乃行事有成之意。凡事必須自己有所成就始可告人,故從「告」聲。(正中形音義綜合大辭典)又造者始也,作新也(中華辭海)。(毛連塭等,2000,p.7) 根据《詞源》,中文的「創」有「破、損、懲、傷」等義,即含有「破壞」之義;「造」則有「建設」之義。因此,「創」與「造」相聯構成一詞,有「破壞與建設」的含義。這意味著:創造,必須突破舊的,開創新的。《現代漢語辭典》對「創造」下的定義是:「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論、做出新的成績或東西。」(汪劉生,2000,P.2) (二)西文字義 當代英文大辭典把 create(創造)一字界定為: to bring into being to cause something to exist to make something new or original 上述英文可用中文「賦予存在」四字加以轉譯。 又據了解,create一詞是由拉丁文creare一字衍生而來。creare意指創造、創建、生成、造成等作為,在原先一無所有的情況下創造出新的東西。(庄壽強等,1997,pp.41-42) (三)概念意義 概念性的意義,根據「創造力研究」一書(毛連塭,2000,p.2-11)所述,略有: 奧斯朋(A.Osborn):創造使產生對本身是有價值的新構想或新領域,其能力就是創造力。 吉爾福(J.P.Guilford):創造乃是個體產生新的觀念或產品,或融合現有的觀念或產品而改變成一種新穎的形式,這種能力也就是創造力。 潘尼斯(S.J.Parens):創造乃是運用認知、想像和評鑑的功能,以發現事實、問題、概念,以及可接受的解決方式。 陶倫士(E.P.Torrance):創造是對問題形成新假設,修正或重新考驗假設,以解決問題。此種能未知問題的能力謂之創造力。 郭有遹:創造乃個體群體生生不息的轉變過程,以及智、情、意三者前所未有的表現。 毛連塭:從發明家的觀點看,創造是造出前所未有的事物;就思想家而言,創造是提出前所未有的觀念或想法;就科學家來說,前所未有的科學理論或原理的發現,或是科技術的發明,都是創造者從教育的觀點看,所謂創造,除包含上述各家之事蹟外,還包括想出或造出自己未曾有過的觀念或事物;所以,即使前人已經發現或創造出來的事物或想法,如果兒童尚未知悉,也可以用來做為「創造」教學的教材。 綜納上述,筆者嘗試提出簡要的「創造」意涵如下: 1、創造即無中生有:大凡在人類文明或文化中,第一次呈現的事物或文化內容均是。例如電燈、電話的發明、地心引力的發現、名曲「少女的祈禱」的譜寫…….等均是。 2、創造即有中生新:現有的事物或文化內容,經過人為的改變,讓它有的風貌展現、新的功能產生,均謂之創造。例如電話聽筒的演進、寫字用筆的不斷革新。 創造是無中生有,有中生新的作為;但須以能產生正向價值為依歸。 九年一貫課程試辦不久,傳出下列一首順口溜: 九年一貫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 管它一樣不一?又能拿我怎麼樣? 這個順口溜可說是「無中生有」,但並不符合創造須具正向價值的要件,因為它過於消極,無益甚或打擊新課程改革的推動。因此,筆者有感而發,便就採取「概念轉變」策略「有中生新」修改一翻,提出下列新版的順口溜: 九年一貫像太陽,捎來白天和希望 校本課程我當家,教學結合生活網 教師協同不孤單,學生合作共分享 你我努力來擔當,提升教育救台灣 這也可算是創造作品之一罷! 創造力、創造思考與創造思考教學 創造(create)是動詞,創造力是名詞。綜納上述,吾人似可界定創造力一詞為:無中生有,有中生新的能力。至於它的內涵,有吉爾福(1956)認為創造力的因素包括(一)對問題的敏感力;(二)流暢力;(三)創新力;(四)變通力;(五)綜合力;(六)重視或再定義的能力;(七)複雜度;(八)評鑑力;(九)獨特力;(十

文档评论(0)

asd33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