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汇率形成机制变革中分析人民币升值长期效应.docx

从汇率形成机制变革中分析人民币升值长期效应.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汇率形成机制变革中分析人民币升值的长期效应 摘要:汇率作为金融杠杆,对经济调节作用的灵活有 效程度,关键视其形成机制是由市场决定还是由人为的政 府干预。 1994 年以来人民币十余年走低,一方面大大低估 了 GDP ,不能正确反映国家经济实力,另一方面,造成进 出口贸易的“贵买贱卖”,使国民财富廉价外流,导致 “贫困增长”和国际储备过渡增长的浪费。为此,借人民 币汇率升值调整之机,应调整好进出口贸易结构,促进产 业升级;以“品牌战略”代替“价格战略”;将我国发展 战略由“外向型”向“内需型”转变。 关键词:汇率制度;均衡汇率;购买力平价;贫困增 长 中图分类号: F8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 -2674(2008)11-0045-04 对于一个开放的市场经济来说,利率、汇率同样是个 重要的金融杠杆。作为经济杠杆,其对经济调节作用的灵 活程度,关键视其形成机制是由市场决定还是由人为的行 政干预。随着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 深入,汇率制度也在不断改革、演进。从 2005年 7月 21日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决 定》 (以下简称《公告》 )发布以来,人民币不断小幅升值, 更引起我国理论界对人民币升值利弊得失的种种争论。但 人们关注的多为“升值”对国内外经济带来的影响,而且 又是短期影响,而对“升值”背后的市场经济体制及汇率 制度完善程度、机制灵活程度等深层问题和长期根本影响 探究的并不多。本文就是要透过人民币“升值”这一现象 探讨我国经济体制、汇率制度完善程度的长远影响问题。 一、我国汇率制度的演变历程和人民币汇率变化状况 建国以来,我国汇率制度的演变及人民币币值变动, 大体经历四个阶段: 一是 1949-1952 年三年经济恢复时期的初期汇率制 度。该阶段汇率制度的特点表现为:外汇由国家集中管 理,通过扶植出口,沟通侨汇,以收定支等方式积聚外 汇,支援国家经济恢复和发展。 二是 1953-1978 年计划经济时期的外汇管理体制。该 阶段汇率制度的特点表现为:在国家“统治贸易”下,外 汇业务由中国银行统一经营,逐步形成高度集中、计划控 制的外汇管理体制。 在以上两个阶段中一直实行固定汇率制度,人民币长 期高估,“文革”期间人民币与美元的比价为 1.5:1。 三是 1979-1993 年经济转型时期的外汇管理体制。该 阶段的特点表现为:买卖双方根据外汇供求状况议定汇 率,中国人民银行适度干预。 四是 1994 年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的外汇管 理体制,直到 2005 年 7 月 21 日《公告》发布为止。这一阶 段的特点表现为:将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实 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1981 年起实行复汇率制,牌价按一篮子货币加权平均方法计 算。 1981- 1984年将官方排价与贸易内部结算价并存。 1985年 1月1日起,取消了贸易内部结算价,重新实行单 一汇率, 1美元折合 2.7963元人民币。 1986年7月 15日, 又由1美兀=3.1983兀人民币调至1美兀=3.7036兀人民 币;1989年12月26日,又调到1美元=4.7221元人民 币; 1990年11月 17日,又调到 1 美兀= 5.221 兀人民币; 到 1994 年 1 月 1 日,汇率体制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人民币一步并轨到 1 美兀兑换 8.70兀人民币,币值降到最 低点,国家外汇储备开始大幅度上升。 1997 年后,人民币 汇率始终保持在较低的范围内浮动,并未随宏观经济变动 而波动。从 2006 年起,国际社会强烈呼吁人民币升值, 2005年 7月 21 日,发布“公告”,规定 1 美兀=8.11 兀人 民币。随后几年缓慢升值, 2008年 9月 22日美兀与人民币 比价为 1:6.82。 以上汇率制度演变的四个阶段,只是从理论上,或者 从意愿的角度上划分的,特别是后两个阶段:改革开放探 索阶段的转型期,虽然想要据外汇供求状况议定汇率,央 行适度干预,但实践中,央行“干预”总是过度;明确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后,虽想实行“以市场供 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但实践中,总 是“管理”的过死,“浮动”的不够。真正意义上的“有 管理的浮动汇率”只是从“公告”发布之后,在这之前, “浮动”只是名义上的,实际上近似于固定汇率制度。 正由于汇率形成机制、金融体制改革与市场取向改革 存在着滞后问题,造成现实汇率水平反映的是一种扭曲的 外汇供求关系,外汇资源得不到合理、有效配置 ( 表现为超 常规的国际储备 );无法形成均衡合理的汇率水平 (改革开放 以前,人民币汇率长期高估; 80 年代末到 90年代初开始出 现低估;“公告”发布后,开始升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