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本《高级眼镜验光员》复习题.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版本《高级眼镜验光员》复习题 第一章 基础部分 一、判断:(1~74) (√)眼眶缘后 1cm处内径最多大,略呈正方形。 P2 2. (×)解剖静息状态下,双眼眶的几何中心轴线的夹角约为 60°。 P2 45 ° (×)节制韧带的主要功能为固定眼球的位置,对抗内外直肌过渡收缩,遏制眼球过度内转。 P3 或外转 (√)内直肌由动眼神经支配。 P4 (×)内直肌与眼球接触部的弧长达 12mm。P4 外 (×)上直肌主要功能为上转眼球,次要功能内收、外旋眼球。P5 内 (√)下直肌主要功能为下转眼球,次要功能内收、外旋眼球。P5 (√)下斜肌起自于上颌骨眶下缘鼻侧,附着于巩膜后颞下象限。P5 (√)下斜肌主要功能为外旋,次要功能为上转、外展。P5 (×)眼球向某一方向运动时,起主导性作用的眼外肌称为对抗肌。P6 主动肌 (×)单眼向某一方向运动,与主动肌作用相反的眼外肌称为协同肌。P6 对抗肌 (√)先天性内斜视与调节无明显关系, AC/A 正常。 P6 (√)儿童远视是否出现内斜视取决于患儿的融像性散开储备力。P6 (√)集合过强型内斜视表现为看远时无内斜或轻度内斜,看近时出现20△-30 △内斜。 P7 15.(×)间歇性外斜视采用底向内的三棱镜进行正位视训练, 可收到良好的恢复双眼视效果。 P8 外 (×)眼外肌的肌止点位置异常称为麻痹性斜视。P8 神经核、神经或眼外肌自身的病 变 (√)麻痹性斜视因目标像落在双眼视网膜的非对应点上,出现复视、混淆视。P8 (√)假性上睑下垂实为该侧上直肌不全性麻痹所致。P9 (×)内毗赘皮遮盖了双眼部分内侧巩膜,常被误诊为麻痹性斜视。P9 共同 (√)瞳孔几何中心与角膜几何中心的连线,及其延长线称为瞳孔轴。P9 (√)通常黄斑中心凹位于光轴 --- 视网膜交点颞下侧约 l.25mm 。P9 (√)若角膜映光点偏向鼻侧,则 kappa 角为正值。 P10 23. (×)角膜映光点位于角膜缘,显性斜视约诊为25°~ 30°。 P11 40 °~ 45° 24. (×)遮盖试验用于鉴别显性斜视和隐性斜视,并判断隐性斜视的方向。 P13 显 25. (×)去遮盖试验用于鉴别显性斜视和隐性斜视,并判断显性斜视的方向。 P15 隐 (√)远距离检测人群正常值为隐性外斜视 1△± 2△。 P16 (√)第二斜视角,又称为继发斜视角。 P16 (√)代偿头位可代偿眼外肌的运动异常,同时改善视力或减少视疲劳。P17 (√)下颏内收,并双眼上视,使下转肌处于休息位。P17 (×)外旋斜视的代偿头位向向患眼侧倾斜。 P17 健 31. (×) 双眼必须取轻度外展,抵消解剖上的外展才能实现对远目标的双眼单视。 P21 集 合 (×)隐性内斜视的娇治原则为: AC/A过强者,可试在看近时加用负焦度镜片。 P22 正 (√)故临床认为低于 6△的无矫正价值。 P23 (√)由于上隐斜的程度相对稳定,斜视量< 10△的患眼三棱镜矫正效果较好。 P23 (√) 光学性隐性旋转斜视为眼的斜向散光酿成。 P24 (√)马氏杆检测时,三棱镜底向调整的规律可总结为:底向跟着影像跑。P28 (×)垂直向红色马氏杆透镜 RMV,可检测水平向隐斜视。 P28 垂直 (×)十字环形视标检测形成了双眼视标分离,用于检测相联性斜视。P28 稳 (√)若被测者看到红色十字位于绿色双环的中心,证实被测眼没有隐性斜视。P28 (√)双眼视孔内置偏振滤镜,用于测定分离性斜视。P31 (×)被测者述偏振十字视标垂直线条向上偏移,诊为右上隐斜。P32 水平 (×)偏振十字视标检测定性诊为隐性左上斜视,将左侧棱镜度游标以 0.5 △为梯度向上转动。 P32 下 (×)右侧视孔内置 6△ U 辅镜,称为检测棱镜。 P34 分离 (×)近距离 Von Graefe 法检测,检测棱镜底向上 5△视标对齐,诊为 RH5△。 P34 RV5 (√)钟形盘视标双眼对应重合,锁定了双眼影像在水平轴和垂直轴的对应位置。P37 (×)见钟形盘视标周边刻度影像呈顺时针旋转偏移,诊为左眼内旋转斜视。P38 逆 (×)被测者可耐受 2.5 °的旋转性隐斜,即钟形盘视标错位一小格,则诱发临床症状。 P39 半小格 (×)双马氏杆试验,白线右低左高,诊为左眼内旋转斜视。P39 稳性外 (×)检眼镜的结构包括照明系统、观察系统和补偿透镜三部分。P46 二 (√)检眼镜光线通常以平行状态投射被测眼。 P46 (×)检眼镜的补偿透镜用于适当聚散入射光线。 P48 补偿被测眼和观察眼屈光不正 (√)后映照混浊物移向定位法用于分析眼内固定黑色浮游物的所在位置。 (×)将检眼

文档评论(0)

188****785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