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孙君《忘山庐日记》考察及其历史价值-政治思想史论文-政治论文.docxVIP

清末孙君《忘山庐日记》考察及其历史价值-政治思想史论文-政治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末孙君《忘山庐日记》考察及其历史价值-政治思想史论文-政治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1901 年 11 月《 新闻汇报》登载了一篇文章,文章既指出 观点的偏失,又指出旧党学说之弊,旧党固未尽明 所持之理,而 亦大谬.无父无君诚一群之内所不容者也.但我国数千年来偏重于君父而无臣无子,固大有弊.[1]作者孙宝瑄在后来的日记中记录了其所持观点的缘由一以救新旧两党之弊,一以平旧党之心,免 之祸[2].孙君的用心良苦跃然纸上! 这篇简短的文章辉映出孙君在整部《忘山庐日记》中的态度---冷静而又理性.整部着作孙君记录了 1893 年、1894 年、1897 年、1898 年、1901 年、1902 年、1903 年、1906 年、1907 年、1908 年共十年的日记.1893 年到 1908 年间正是清政府 的前夜,在此期间中国社会经历了甲午中日战争、庚子之役和日俄战争的激烈动荡,在思想观念上中国处于由传统到现代的过渡时代( 梁启超语) ,或今人张灏先生所说的转型时代.   在激烈动荡的社会中孙君作为一位官宦子弟①,笃志向学,所交皆一时豪俊,并好读书,凡经史子集,旁及释道家言,无所不窥.[2]( 前言P. 1)他顺应时势多方搜求阅读西方及日本新学之书,举凡 、历史、哲学、宗教、科学,无不涉猎[2]( 前言P. 1).孙君由读书而明理,由阅世而明势,身处激荡社会中却能冷静观察、理性思考,不愧为光绪以来读书明理之君子.   一、关于时局和人物的评价   孙君勤于读书阅报,并对时局和人物做出独到的评价.甲午战争时期清政府致力于改革图新,孙君欢欣鼓舞,读邸报: 日来朝廷殊有振厉气象,屡读上谕,语皆严峻可畏.用刑法而不赦有罪,力行果断而不牵众人之是非.近今之朝政颇有类此者,且言路亦颇开,吾知海内当有额手相庆者矣.[2]( P. 35)孙君期盼朝廷开创新局面的心情显露无疑.当闻知甲午战争中国因失利而不得不求和之时,孙君做出了客观的分析,他认为边事如此,不得已出此下策,非可战而和者比也.彼 士大夫,动以和为耻,其心固可嘉,抑思为朝廷谋所以为战之具耶? 战无可恃,而又耻言和,是以宗社生灵作孤注也[2]( P. 58).彰显出在孙君的心中宗社生灵是第一位的,百姓的生计是最为重要的.   甲午战争失败全国为之哗然,激荡变革之声骤起.康有为、梁启超等士绅阶层首先发出了变革的呐喊.为了寻求传统的支持,康有为撰写了《孔子改制考》.作为严谨治学的士绅,孙君在日记中对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对其中的错误进行了批驳和考证.并评价道: 伪造之说出于康长素,彼 以新奇之说胜天下,而不考事理.故吾谓长素教派,三圣之仇敌,公理之蟊贼,吾故辞而辟之,使天下人知其说之非,而不误中其祸,则幸甚.[2]( P. 21)批评之锋芒非常犀利.但是其朋友兼师长陈恕却认为:   子以考古贬长素甚善,然长素非立言之人,乃立功之人.自中日战后,能转移天下之人心风俗者,赖有长素焉.何也? 梁卓如以《时务报》震天下.使士大夫一轮一变,卓如之功;而亲为长素弟子,亦长素功也.八比废,能令天下人多读书,五百年积弊豁然祛除,而此诏降于长素召见后,亦长素功也.长素考古虽疏,然有大功于世,未可厚非也[2]( P. 220).表达了对康有为变法之功的称颂,由此孙君对康有为的批评趋向缓和,认为对其未可诛者,嘉其有功于今人也.戊戌变法的失败孙君甚为惋惜,他在日记中说:   然后知南海得志时,首变考试为得要也.八比废,人争读书,民智辟, 必多.而诸公持之过急,致激此变,前政尽反,可惜也[2]( P. 293).孙君认为康有为等变法持之过急,以致遭遇激变导致变法遭挫甚为可惜.   戊戌变法失败之后,中国又遭遇庚子之变,全国上下思想观念激烈动荡,党派林立,各树变法振兴的观点.关于各党派及其观点,孙君总结评论道:   今日海内,党派有四: 曰变法党,曰 党,曰保皇党,曰逐满党.变法党者,专与阻变法者为仇,无帝后满汉之见也.保皇党者,爱其能变法之君,舍君而外,皆其仇敌也. 党者,恶其不能变法之政府, 破坏之,别立政府也.三党所持,皆有理,惟逐满党专与满人为仇,虽以变法为名,宗旨不在变法也,故极无理,而品最下[2]( P. 442).   孙君以是否有理为评价标准,而孙君的观点则是入四无党,余今日入四无党: 曰无新旧,无满汉,无帝后,无君权民权.惟善恶是非,则不能无耳.[2]( P. 442)这更加彰显了孙君的评价标准,他甚至认为谈新旧不论是非,今日浮 一大弊也.夫是非之所在,公理之所在也.无是非,则无公理; 既无公理,则此世界成何世界? 我辈所以痛心疾首于今之世界者,谓其有势利而无公理也.讲明公理,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天降财神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