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信任解构的本质与行为精神方式-伦理学论文-哲学论文.docx

伦理信任解构的本质与行为精神方式-伦理学论文-哲学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伦理信任解构的本质与行为精神方式-伦理学论文-哲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 要: 社会健康发展, 需要良序。社会良序敞开的基本方式, 是国民人人为道德和行美德;支撑社会良序的动力机制是伦理精神, 维护社会良序的结构力量是以伦理精神为导向的制度机制。伦理信任遭遇解构的现象方式是伦理行为放纵, 本体方式是破坏维护社会良序的制度机制进而消解支撑其制度机制的伦理精神。当前, 从 摔倒无人扶到社会公信力下降, 从对人的不信任到对群体不信任再到对组织甚至中国制造的不信任, 是伦理信任遭遇伦理行为和伦理精神双重解构的体现。重建伦理信任的根本努力, 不仅要加强道德和美德建设, 更为根本的方策, 却是培育人人为道德和行美德的文化土壤, 重建护卫道德作为和美德追求的制度机制和支撑其制度机制健康运行的社会伦理精神。   关键词: 伦理信任解构; 伦理行为; 伦理规范; 制度机制; 社会伦理精神;   江苏省道德发展智库2016年11月刊发青年学者张晶晶博士《 摔倒扶不扶实证案例分析》。该文检索2006年南京彭宇案以来至2015年期间四大门户网站和官方媒体报道 摔倒 共93起。在这93起 中, 扶了被讹占36.39%;无人扶占25.27%;扶了被感谢或表扬占32.34%。[1] 摔倒扶了被讹和无人扶两项相加, 占61.66%, 这一比例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社会伦理信任状况;近年来统一国假期间国民出国购物潮以及遍及各个领域的公信力每况愈下, 又从另一个侧面展示了社会伦理信任状况:当前, 伦理信任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从根本上讲, 伦理信任问题实际上是伦理信任遭遇解构与重构的问题。基于这一性质定位, 对伦理信任问题的反思, 需要系统思维。应先从本体意义上考察伦理信任何以可能?[2]以此为认知参照, 从社会学入手, 检讨悄然展开的社会化的伦理信任解构, 如何通过前结构性和结构性的双重方式解构了平等-共生的社会精神结构。本文则在此基础上正面考察伦理信任解构的伦理方式, 为伦理信任的社会性重建奠定实践理性方式。   一、伦理信任解构的本质内涵   考察伦理信任解构的伦理方式, 应该先明确伦理信任遭遇解构, 到底解构了什么?要理解这个问题, 需要从伦理信任概念出发, 因为其所解构的本质内容蕴含在伦理信任概念之中。伦理信任是一合成性概念, 理解其生存论语义, 应先考察信任和伦理的精神性和结构性内涵, 伦理信任解构的就是其精神性和结构性内涵。   在汉语中, 信任做动词用, 意为 (1) 相信并加以任用和 (2) 任随, 听凭[3] (P1417) 。相信之行为发生的前设条件, 就是须有一客观存在的主体间性的生存结构, 即能信-所信结构;而任随和听凭的行为指向并力求实现的却是自由本身。总之, 所谓信任, 就是相信的自由, 即只有在实际的能信-所信生存结构框架下, 相信行为才可实际地发生, 并产生任随和听凭的自由:其中, 任随的自由是我赋予他的自由, 听凭的自由是我听从他的自由。在英文中, trust以truetrow中的tru-为词根, true即真实, trow乃trust之古称, [4] (P508) 其意谓依赖真实性、完整性或其他某人或某事所具有的美德, 以及宗教信仰。信任即是完整的真实性, 它源于信仰的激励并最终成为信仰指向个体的自为性实现, 它呈示为美德;而美德, 却始终是个性自由的展现。   无论汉语或英语, 信任都存在隐显两个层面的语义指涉性:在显性层面, 信任是指个体性行为, 它意味以行动相信并以行动实现自由, 并且这种行动的自由是主体间性的, 是任意的我与任意的他在具体的生活情境定义中相互给予的, 即我信你所以你自由, 并且在我信你的同时你任我所以我自由。这种互为信-任的自由, 就是德。在隐性层面, 信任是超越个体行动的普遍指涉性, 并以此获得普遍激励功能的生存论结构框架, 它是能信与所信的契合。正是这种以能信-所信结构为价值指涉的信的行为, 才创造出任的自由。这种由信而任并由任而信的生存论结构, 蕴含着平等的理并张扬互通、共生之道, 这一由理而道和由道而理的内生机制, 使信任在本质上是伦理诉求的。   伦理概念亦如是。ethics源于古希腊语ёethos () , 本意为品性和气禀、风俗和习惯。具体地讲, 品性和气禀均相对个体论:气禀是内在的, 它属天赋, 虽然后天努力可以强化或改变其表现形式, 但其基本朝向和整体框架无法改变, 这正好揭示了伦理的先天性质和先验取向。与此不同, 品性也是内生的, 但却是后天修习所成。相对习惯和风俗论, 气禀和品性都是人的内在规定、内在精神;习惯却是个体的外化行为约束模式, 当这种个体行为约束模式因共同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天降财神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