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化学 海洋中的痕量金属讲课教案.ppt

  1. 1、本文档共9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海洋化学 海洋中的痕量金属;第1节引言;一、痕量金属在生物生长中的作用;海洋重要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可能起作用的痕量金属;痕量金属在海洋碳、氮循环中的作用;痕量金属元素的毒性作用;二、海水痕量金属的测定问题;1969年Caribbean Sea样品比对结果;;第2节海洋痕量金属元素的来源与迁出;(1)大陆径流输入;(2)大气沉降;(3)海底沉积物间隙水向上覆水体 的扩散;(4)海底热液作用;(5)人类活动;;;周转时间(turnover time)或停留时间(residence time) 通过一系列过程将海洋中某一特定组分全部清除、迁出海洋所需要的时间。 也代表通过一系列过程重新产生海洋中现有储量所需要的时间。;;;;;;;;第3节海洋痕量金属的垂直分布;一、保守行为型;二、营养盐型;营养盐型痕量金属与主要营养盐之间往往存在良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深层水相对于表层水富集此类痕量元素的程度与以下因素有关: (1)元素在生物体的富集因子(EF); (2)元素的颗粒沉降通量; (3)水体运动的相对速率。 不同的元素,其垂向富集程度不同。;;三、表层富集型;引起表层富集的过程主要有:;北大西洋百慕大时间系列站表层水溶解态Pb浓度的时间变化;;(3)生物过程导致的氧化还原反应会使还原态金属元素在表层或次表层出现极大值,例如Cr(III)、As(III)、I-。;四、中层极小值型;五、中层深度极大值;六、中层亚氧层的极大或极小值??;亚氧化条件下,部分金属元素会发生还原作用,如果其还原形态比氧化形态溶解度更大的话,那么元素在该水层中将出现极大值。;;七、缺氧水体中的极大或极小值;黑海水体中溶解态痕量金属的垂直分布;第4节海洋痕量金属的水平分布特征;;二、近岸海域与开阔大洋痕量金属浓度的比较 绝大多数痕量金属元素在陆架区具有较高的溶解态浓度,意味着它们存在陆地来源(包括河流或沉积物)。而一些元素在大洋中心环流区的浓度较高则意味着存在大气沉降输入。;;北太平洋Hawaii-Montery Bay断面表层水痕量金属的分布;第5节海水中痕量金属的存在形态;;;北太平洋溶解态Cu及其有机配位体的垂直分布;二、海水痕量金属的形态;;第6节海洋中铁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两个关联假说;;铁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的可能作用;;;2、海洋中溶解态铁储量;3、铁输入海洋的途径;河流输入;大气沉降输入;海底热液输入;海底沉积物的输入;4、铁从海水的迁出;生物驱动的上层水体Fe输出通量;三、铁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过程;1、铁的大气沉降;;大气沉降颗粒通量: 西北太平洋与赤道大西洋最高;干、湿沉降贡献:干沉降占70%,湿沉降占30%;沉降颗粒Fe的溶解度:pH、颗粒物源、铁形态等影响;;2、铁的生物吸收;铁载体输送机制:;产生铁载体的淡水与海洋浮游生物;;Fe(II)或Fe(III)膜蛋白输送系统:真核生物;海洋硅藻(Thalassiosira weissflogii) 铁生物吸收速率与无机态Fe浓度的关系;开阔大洋与沿岸海域浮游生物铁需求量的变化;3、铁的清除、迁出;Fe与细胞结合的两个储库: 细胞内、细胞表面吸附;南大洋天然悬浮颗粒物表面结合与内部结合的铁;四、海洋中Fe的含量与分布;溶解态Fe浓度分布;来自陆架沉积物的溶解态Fe向开阔大洋的输送;溶解态Fe浓度垂直分布;;南大洋溶解态Fe与有机络合物的垂直分布;;2、颗粒态Fe;北太平洋亚热带环流区颗粒态Fe的垂直分布;五、海洋初级生产的Fe限制问题: Fe施肥实验;已进行现场铁施肥实验的海域;辩论题:是否应进行海洋铁施肥,以减缓全球变暖?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谢谢!

文档评论(0)

189****101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