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植物病原的原核生物.ppt

  1. 1、本文档共8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 ■ Thomas J. Burrell(1877)证明梨和苹果的火疫病是由细菌引起的。用胶状缢脓接种获得成功。 ■ C. Auther(1885)用纯培养细菌接种和再分离,从而证实细菌是病原物。 ■ Erwin F. Smith (美国)和A. Fisher (德国)(1905):出版了《细菌与植物病害的关系》(Bacteria in relation to plant diseases),奠定了植物病原细菌学。 ■土居养二(1967):确定桑萎缩病的病原是类菌原体(MLO)。 ■ Saglio(1973)(法国):首先从柑桔僵化病中分离到了一种螺旋形的菌原体(螺原体),并由此建立螺原体属。 目前已经记载的植物细菌病害500种以上。植物病原细菌已经确认的约有250个种、亚种和致病变种。随着分子生物遗传学和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向其它学科渗透,目前植物细菌学的研究已进入分子生物学阶段。 ; 凡有植物生长的地方都有细菌病害分布,但发生的种类则依不同气候带或不同生态区而异。 植物病原细菌中有的种类寄生专化性强,只能侵染一种植物,有的种类寄生范围较宽,可侵染多种植物,最多的可达200余种,如青枯病菌。 细菌病害对植物的为害是多方面的,如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发育以及营养代谢或光合作用等,从而造成农作物的重大经济损失。 例如,据从肯尼迪等(H·W·Kennedy et al,l980)报道,1976年美国3l个州因43种细菌病害的为害而造成经济损失达2亿多美元; 曾有报道棉花因角斑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malvacearum Dye)为害减产达30%。 在中国,水稻白叶枯病(X. campestris pv. oryzae Dye)于20世纪70年代初连续3年在长江流域大流行,每年发病面积约133.3公顷,重病稻田一片枯焦。; 世界性重要细菌病害是: ★水稻白叶枯病,主要发生在中 国、日本和东南亚各国。 ★植物青枯病(Ralstonia solanaceareum),各大洲都有发生,但主要在热带、亚热带及部分温带地区,温暖、酷热、潮湿、多雨的条件下为害严重。中国的黄河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均有发生,但以长江流域以南为害最重。 ★植物软腐病,由几种欧文氏菌(Erwinia)引起的病害,主要为害十字花科作物,也为害禾本科及其它栽培植物,世界各国及中国南北方都有发生。 ★梨火疫病[Erwinia amylovora(Burrill)Winslow et al],主要发生在西欧和北美,为害梨、苹果等,有细菌火之称,是毁灭性的细菌病害,中国尚未发现此病。 ; 各大洲都有分布,寄主范围很广,对核果类果树为害尤重,近年在中国局部地区的桃、葡萄、啤酒花等栽培植物上严重发生。 ; 主要研究细菌形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生长与营养、生理和生物化学特性、血清学特征、遗传特性、遗传和变异、鉴定和分类,致病特性、地理分布、传播方式、流行生态、病原物与寄主植物互作的物理机制、生理生化机制和分子生物学机制、细菌病害的防治策略和防治技术。;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比较 ;第二节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一般概念;◆ 细菌都是非专性寄生物,均可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寄生性强的可以侵染绿色叶片,寄生性弱的只能侵染植物的贮藏器官和果实等抗病性较弱部位。 ◆ 一般植物病原细菌的致死温度是48~53℃/10分钟,而要杀死细菌的芽孢则需要120℃左右的高压蒸汽10~20分钟。因此高压灭菌的指标是120℃30分钟。 ◆ 细菌都是以裂殖方式繁殖,即一分为二。在适宜条件下最快20分钟繁殖一次。一般植物病原细菌的最适温度为26~30℃,24~48小时可以在培养基上长出细菌菌落。 ◆ 细菌经常发生变异。人工培养的细菌致病力容易减弱,通过人工接种的方法可以恢复其致病力。 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细菌的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个体大小差别很大。 球状细菌的直径为0.5~1.3μm, 杆状细菌的大小为0.5~0.8μm×1~5μm,也有更小一些的。螺旋状细菌较大,有的可达13~14μm×1.5μm。 细菌大都单生,也有双生、串生和聚生的。 植物病原细菌大多是杆状菌,大小为0.5~0.8μ m×1~3μm,少数为球状。;细菌内部结构示意图 1、鞭毛 2、荚膜 4、细胞壁 4、原生质膜 5、气泡 6、核糖体 7、核质 8、内含体 9、中心体 ;1

文档评论(0)

duoduoyu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