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当奖牌被收回 思考题: 什么是体育精神?文中反映出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在哪些方面与现代体育精神相背离? 你认为如何使中国竞技体育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 第九章 当代中国文化事业 一、新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阶段 (一)建国初期 典型:双百方针 时间: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正式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背景: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生理,当时需要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事业,但“左”的倾向严重影响文化事业的发展,“打棍子”、“戴帽子”、“抓辫子”等现象依然严重。 毛泽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 一、新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阶段 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和3月12日《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进一步系统地论述了“双百”方针。他明确宣布,这是一个基本的、长期的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 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错误,使“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了干扰和损害。 一、新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阶段 (二)文革时期 典型:样板戏 江青等人把当时一批文艺作品视为开无产阶级文艺新纪元的代表所赐的封号。 “样板戏”一词源于《人民日报》1967年5月31日的评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 被确定为样板戏的文艺作品只有8个: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杜鹃山》。 一、新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阶段 (三)改革开放以来 邓小平: 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979年) 江泽民: 三个代表: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2000年,广东) 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2002年) 一、新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阶段 胡锦涛: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007年,十七大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文化事业改革 (一)“文化春天”的来临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文化领域也逐步由“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 文化事业出现复苏和初步繁荣的局面。 复苏:短篇小说《班主任》、话剧《曙光》、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等; 繁荣:文学方面出现了“反思文学”、“伤痕文学”、“文学寻根”;电影方面有《老井》、《红高粱》等。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文化事业改革 文化的复苏越发反衬了体制的不足: 组织上依然是计划体制,机构重叠、单一公有制、平均主义大锅饭、文艺团体财政包干、机构臃肿、文化事业行政化等。 当时的文化事业改革: 首要的是不乱反正,重建被文革破坏的文化体制; 其次是划清文化与政治的界限。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文化事业改革 1979年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在会上论述了划清政治问题与文艺问题的界限: 邓小平:“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不是发号施令,不是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而是根据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帮助文艺工作者获得条件来不断繁荣文学艺术水平……衙门作风必须抛弃。在文艺创作、文艺批评领域的行政命令必须废止。”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文化事业改革 (二)“以文补文”与“双轨制” 1.以文补文 时间:1978年。 广东、广西、湖北、安徽、河北等省区,把电影队、影剧场、体育场等文化设施划归公社文化站管理,文化展举办文娱活动可以酌量收费,即取之于“文”,用之于“文”。 随后,这一模式逐步得到推广。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文化事业改革 “以文补文”的做法一开始就得到了中央的肯定和支持: 1980年中宣部《关于活跃农村文化生活的几点意见》中,第一次使用了“以文补文”的提法。 1983年中央34号文件明确指出:“有些群众文化活动、可以适当收费,以补助活动经费的不足。” “以文补文”在国家底子薄、财力小、对文化事业的投资不足的情况下,能够补偿文化事业单位的经费,推动全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改革开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天客通-小程序商城功能清单.xls VIP
- 冲刺2025中考数学 全国通用 重难点06全等三角形中辅助线模型综合训练(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课件.ppt VIP
- 农村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工作方案5篇.pdf VIP
- 2023年《刑事影像技术》专业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含各题型).pdf VIP
- 冲刺2025中考数学 全国通用 重难点06阅读材料填空类(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民事监督申请书 .doc VIP
- word格式模板:简洁表格个人简历模板.docx VIP
- 课题开题报告:职业教育专业认证、质量评价、专业预警调控机制研究.docx VIP
- 中考数学易错100题.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