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三”(2005江苏常州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docxVIP

有趣的“三”(2005江苏常州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有趣的“三” ①数字中最神秘、 最受青睐的大概要算 “三” 了。在我国, 从许慎的 《说文解字》 到《淮 南子·天文训》,历来注家对此都有解释。其中,较为权威的解释是: “道始于一;一而不 生,故分而阴阳;阴阳合和而万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三”是两性合和的成果,是万物生殖 繁衍的体现。 ②如中国古代建筑, 王城的营建制度是九里见方, 城的每一面各开三个城门; 城内南北 道路、东西道路各九条,路宽 72 尺。这些数字都是三或三的倍数。为何要这样修建呢?一 是帝王都自称“受命于天”,表示其统治人民的权力是上苍赋予的,于是干什么都打着“行 天之道”的旗号;二是因为“三生万物”,王朝要兴盛发达,就得行“三”之法。 ③再如历史上的“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共计 120 个 官。这说明王朝设官也是以“三”为法的,其用意仍然是为了表明王者法天,即所谓“顺天 成道”。 ④在社会和民俗方面,“三”这个数字也是无所不在的。 “一问三不知”中的“三”体现了事物的开始、过程和结果。“三羊开泰”中的“三”在民俗中有“吉祥”之意。“三教 九流”中的“三”和“九”概括了社会各行业的方方面面。 ⑤自古以来, 中国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 通过对中国古代礼节的研究, 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事情,古代的礼节也多与“三”这个数字有关。古时候,中国人待客,往往要 客人熏三次香,洗三个澡,叫做“三衅”、“三浴”,表示极高的尊重。古有“退避三舍”之说,也是起源于一种礼节。晋重耳为报楚王之恩,在两国交兵时,后退三次,以表示感谢和敬畏之心。 ⑥古代,臣民们拜见帝王都得行三叩九拜之礼, 同时还得三呼万岁。 如遇家中长辈死丧,晚辈人还有守孝三年之说。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高卧隆中,刘备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请 他出山,帮自己打天下,演出了一部思贤若渴“三顾茅庐”的剧目,诸葛亮在三请之下如再不出山,恐怕就有失礼之嫌了。 ⑦古代的许多礼节对于现代人来讲是很繁琐的, 没有必要去讲究了, 但是有的礼节我们还仍然保留着, 如去吊唁时, 面对死者, 哀悼者要三鞠躬; 去别人家里作客, 需得敲门而进,而敲门三下,则是比较礼貌的行为;现在还有一种礼貌与“三”的联系比较密切,就是我们常见到汽车的厢板上往往写着“礼让三先”。 ⑧“三”这个数字也被广泛地应用于时空和算数。凡极言时间之长、空间之大、数量之 多,古时多用三或三的倍数来表示。如“三思而行”、 “九天”、“十八层地狱”、 “三人行必有吾师”、“三百六十行”等等。 ⑨可见,“三”这个数字,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古代被广泛运用到各个方面。 (作者:谭英 选自《趣文选读——数学篇》 ,有删改。) 10.阅读全文,根据下表中已填内容的所属类别,在空格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3 分) 古代建筑 “王城九里见方”等 古代设官 表示顺天成道 “三衅”“三浴”等 表示时间之长 11.第⑤段中把“熏三次香”叫做“三衅”,“熏”和“衅”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字,请运用 你已有的知识或经验,推测其中的原因。( 3 分) 12.运用文中有关知识,分别指出下面语句中 ①率子孙荷担三.夫。 ②当奖率三 军,北定中原。 . ③三 里之城,七里之廓。 .  “三”的文化含义。 ( 3 分) 13.第⑧段介绍了“三”在时空和算数方面的表达功能,而下面几个成语中的“三”却恰与 之相反。请以这几个成语为例,在该段后面再补写一段话。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三寸金莲 三言两语  (3 分) 三三两两 【参考答案】 10. 表示行天之道和行三之法; “三公”“九卿”等;古代礼仪;表示尊重;时空算数; “三思而行”(3 分,每 2 空得 1 分。符合要求即可。 ) 不设统一答案。古代汉语中长用音同或音近字代替另一个字,可能是通假字。又“衅” 古有“祭祀仪式”意,可从“仪式”上推测。还可从校对印刷传抄上考虑。 ( 3 分,推测合 理 2 分,语言流畅 1 分。意对即可。 ) 12.句①是在算数中的运用, 表数量多; 句②表 “行天之道” 或数量多; 句③表 “行三之法” , 用于营建制度。 ( 3 分,每句 1 分。意对即可。 ) 参考答案: 择生与择死; 生与死选择; 生的(得)伟大,死的(得)光荣;两种生死观 (2 分,能紧扣生与死即可) (2005 年江苏常州中考试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6****40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