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12 / NUMPAGES12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
【知识储备】
一、导入
中秋之夜,月亮仿佛一面刚刚磨过的铜镜,月亮中的“桂树”是那么婀娜,如此美妙的景致,宋代词人辛弃疾却希望砍掉月中“桂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又寄寓了词人怎么样的情思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辛弃疾的诗词中探寻一下吧!
二、目标
1、了解词人辛弃疾的经历及文学成就。
2、疏通文意,把握词的内容,赏析词语言。
3、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理解本词的艺术特色。
三、原文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四、注释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卷一。 
太常引:是词牌名。
建康:今江苏南京。
吕叔潜:名大虬,字叔潜,作者的朋友,生平不详。
姮娥:即嫦娥,传说中月宫的仙女。
斫:砍。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传说月中有桂树。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诗:“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五、词意
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就像那刚磨亮的铜镜又飞上了天廓。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日增,好像故意欺负我。
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还要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枝柯,人们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
六、赏析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词人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构成一种超现实的艺术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情怀。
作者在中秋之夜,对月抒怀,很自然地想到与月有关的神话传说:吃了不死之药飞入月宫的嫦娥,以及月中高五百丈的桂树。词人运用这两则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阴暗的政治现实的矛盾。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但残酷的现实使他的理想不能实现。想到功业无成、白发已多,作者怎能不对着皎洁的月光,迸发出摧心裂肝的一问:“被白发,欺人奈何?”这一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赏析:
词的下片,作者又运用想象的翅膀,直入月宫,并幻想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树。想象更加离奇,更加远离尘世,但却更直接、强烈地表现了词人的现实理想与为实现理想的坚强意志,更鲜明地揭示了词的主旨。
作者这里所说的挡住月光的“桂婆娑”,实际是指带给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它不仅包括南宋朝廷内外的投降势力,也包括金人的势力。因为从被金人统治下的北方南归的辛弃疾,不可能不深切地怀想被金人统治、压迫的家乡人民。
进一步说,这首词还可以理解为一种更广泛的象征意义,即扫荡黑暗,把光明带给人间。这一巨大意义,是词人利用神话材料,以想象和逻辑推断所塑造的形象来实现的。
七、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2、写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中秋夜,为赠友之作。当时辛弃疾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治所建康。这时作者南归已整整十二年了。十二年中,为了收复中原,作者曾多次上书,力主抗金。起初始终坚持投降路线的宋高宗赵构传位于其族侄赵昚,一时之间,南宋朝野弥漫着准备抗战的气氛。但经“符离之败”,“隆兴和议”,事实证明赵昚也是畏敌如虎的投降派。作者七年之内,四次奏议,慷慨激昂,反复陈说恢复之事,但始终冷落一旁,未被采纳。在阴暗的政治环境中,作者只能以诗词来抒发自己的心愿。
八、问题探究
(1)“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参考:
运用了想象,象征(或比喻,托物言志)的手法。作者幻想飞人月宫,砍去枝叶婆娑的桂树,洒向人间的月光就会更多,形象,委婉地表达了作者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
(2)词中有对“白发欺人”的感叹,有“俯瞰山河”“斫去桂树”的宏愿,请对其寓意作简要分析。
参考:
1)“白发欺人”的感叹,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功业难成的愤懑。2)“俯瞰山河”表达了对故国家园的萦念。3)“斫去桂树”表现了坚定的报国理想:扫清朝廷的妥协投降力量,驱除入侵中原的外敌势力,把光明带到人间。
(3)作者在这首词中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参考:
作者问姮娥“白发欺人”等词句,表达了自己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功业难成的愤懑。“直下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英语 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 Section A (Grammar Focus-3c) 同步训练 含答案.doc
-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饮酒》练习.doc
-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范进中举》同步训练.docx
- 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英语课时练习 Unit 8 Section B1 1a-1d含答案.docx
- 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unit5重点单词和短语默写,可直接打印(带答案).docx
- 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2 同步测试 人教版英语.docx
- 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One模块化训练之语法填空(答案版).docx
- 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同步练习.docx
- 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9 Section A课时达标训练(含答案).doc
-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一年级数学思维能力检测 (2).docx
最近下载
- 17J610-2 特种门窗(二)标准图集.pptx VIP
- 2025年生态环境部在京部属单位招聘(51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新能源充电桩建设项目监理单位质量评估报告.docx VIP
- 基于ReWorks平台的SD卡驱动程序设计.docx VIP
- 中职《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上册》项目1-教案 信息技术应用基础.docx VIP
- 新时代思想学生读本(高中)5.5《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课件.pptx VIP
- (高清版)T∕CECS 831-2021 《木桩工程技术规程》.pdf VIP
-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字与信息.pptx VIP
- 材料采购、管理制度.docx VIP
- nxt乐高机器人搭建图纸.pdf VIP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