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发酵工业微生物的选育 教学PPT课件.pptx

发酵工业微生物的选育 教学PPT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1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发酵工业微生物的选育;二、发酵工业常用菌种及要求;2.发酵工业常用菌种;最常用的工业微生物;最常用的工业微生物;最常用的工业微生物;最常用的工业微生物;藻类;微生物菌种保藏机构名称和缩写;国外重要菌种保藏机构 ;三、生产中常用菌种的分离、选育(screening );1.施加选择压力分离法;2 随机分离方法;;;;选育方法;;HD:高丝氨酸脱氢酶;氨基酸生产菌的要求:;2.2.2食品酶制剂生产有关的微生物;氨基酸生产有关的微生物;1、菌种的分离;①定方案:查阅资料,了解所需菌种的生长培养特性。 ②采样:有针对性地采集样品。 ③增殖:人为地通过控制养分或培条件,使所需菌种增殖培养后,在数量上占优势。 ④分离:利用分离技术得到纯种。 ⑤发酵性能测定:进行生产性能测定。这些特性包括形态、培养特征、营养要求、生理生化特性、发酵周期、产品品种和产量、耐受最高温度、生长和发酵最适温度、最适pH值、提取工艺等。;自然界中有目的微生物分离的原则; ① 采 样;;采样季节 以温度适中,雨量不多的秋初为好。 采土方式 在选好适当地点后,用小萨子除去表土,取离地面5-15cm处的土约10g,盛入清洁的牛皮纸袋或塑料袋中,扎好,标记,记录采样时间、地点、环境条件等,以备查考。为了使土样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类型尽少变化,宜将样品逐步分批寄回,以便及时分离。;② 增 殖 培 养;③ 纯 种 分 离;④ 高产菌株的筛选;⑤ 毒 性 试 验;培养分离;;自然选育操作步骤: ; ;②采样的注意事项;采好的样应及时处理,暂不能处理的也应贮存于4℃下,但贮存时间不宜过长。这是因为一旦采样结束,试样中的微生物群体就脱离了原来的生态环境,其内部生态环境就会发生变化,微生物群体之间就会出现消长;③土样采集方法;④植物体采集方法; ⑤水样采集方法;筛选培养基的组成要求;;例:醛肟水解酶的筛选 ;碱性蛋白酶产生菌的筛选;放线菌的分离(actinomycetes);② 培养基的组成原则 放线菌的分离,要求成分贫脊或底物复杂 分离培养基中加入抗真菌剂制霉菌素或放线菌酮,以抑制真菌的繁殖。 选择性地添加抗生素。 在37℃培养箱中存???3天。 如:土样要求土样风干,磨碎,无菌海绵压印土样后压印平板后培养;③ 次代培养及纯化步骤;真菌分离(eukaryotes,yeast fungi);生产选种;多酚氧化酶产生菌的筛选;;;酸性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筛选;;;真菌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2.诱变育种;诱变;诱变剂处理过程中几个有关的问题;1)诱变剂的种类与选择;③诱变剂的选择 碱基类似物和羟胺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回复突变率高,效果不大。 亚硝酸和烷化剂应用的范围较广,造成的遗传损伤较多。 紫外线仍十分有效。但会造成不可回复的缺突变,还会影响邻近基因的性能。 ;2) 诱变诱发过程;3) 诱变育种方案与步骤;③诱变筛选的典型流程: 出发菌株 取高产斜面 斜面 菌种保藏 单孢子悬液 转接斜面 诱变处理 摇瓶复筛 稀释涂布平皿 高产菌株(稳定性试验) 单菌落转接斜面 中试考查 摇瓶初筛 生产;诱变育种的一般步骤;① 出发菌株的选择 选择野生型菌株,对诱变处理较敏感,效果好 出发菌株选2~3株,在处理比较后,取更适合的出发菌株作继续诱变。 尽量选择单倍体细胞、单核或核少的多细胞体来作出发诱变细胞 根据诱变剂特性或细胞生理状态或诱变谱选择诱变剂;② 菌悬液的制备 制备单细胞和单孢子、活力类似的菌悬液。 ③ 诱变处理 根据诱变剂特性,结合诱变对象的实际,设计诱变处理方案。;④ 中间培养(稳定性试验) 突变表型有一个表现延迟的过程,即细胞内原有酶量的稀释过程(生理延迟),需3代以上的繁殖才能将突变性状表现出来。 方法: 处理后细胞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几小时,让细胞繁殖5代,以得到纯的变异细胞。;⑤ 分离和筛选 初筛以迅速筛出大量的达到初步要求的分离菌落为目的,以量为主。以变色圈或透明圈的大小将90%的菌落淘汰 复筛则是精选,以质为主,也就是以精确度为主。以效价和稳定性选得优秀菌株;①基本要求: 照射波长:为2537A 照射距离:15~30cm 照射功率:15W 处理时间:几秒至几十分钟 致 死 率:70~80% 菌液密度:细胞数106-108个/ml左右 悬液深度:0.5~1.0cm厚, 操作环境:红灯下进行,电磁搅拌; ②操作步骤 a. 菌液以3000

文档评论(0)

liuxing04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