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走近劳模:,“工人院士”罗昭强
钱敏
罗昭强,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工人,今年11月新当选的全国劳动模范。
在20XX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罗昭强主持完成的有关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是仅有的两项央企技术工人获奖成果之一。
作为一名普通的铁路车辆制修工,罗昭强扎根一线岗位30年来,勤于钻研、勇于创新,先后完成200余项“五小成果”和立项攻关,累计为公司节约费用2400余万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创新奇迹”。
如今,已年近半百的罗昭强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中国中车高铁工匠”“20XX年度感动交通十大年度人物”“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被誉为“工人院士”和“高铁调试大师”。
埋头苦干,创新不止步
“新时代的技术工人,不仅要埋頭苦干,还要懂技术、会创新”,在罗昭强心中,一直将这条黄金法则奉为圭臬。
20世纪90年代初,“工业计算机”一词甫一出现,便迅速进入罗昭强的视野。高度的职业敏感性和前瞻性告诉他,这种设备不容小觑,在未来的自动化生产中,必将大有可为。得知一汽专用机床厂引进了PLC可编程控制器,罗昭强想尽一切办法拜师学艺。从入门到痴迷,罗昭强用4年时间,考取了电气自动化大专文凭。
不仅如此,他还自学了西门子、施耐德、罗克韦尔等不同控制系统编程、调试、组态等技术,掌握了德国力士乐比例阀控制技术。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XX年,在原中国北车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中,罗昭强一举摘得维修电工组桂冠,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从此名声大噪。然而,维修电工并不能直接参与高铁制造。“如果在长客干了一辈子,却没亲手制造高铁,将会是我一生最大的遗憾!”20XX年,再三思考之后,罗昭强决定转岗至高铁生产调试一线。
对罗昭强来说,这是一个崭新的领域,一切都得从头开始。那段时间,他手机、电脑里存满了各种各样的图纸,连早晚乘坐班车时都在不停研究。很快,罗昭强成为高速动车组制造中心调试车间技术团队负责人。
不负众望,罗昭强率领团队先后完成“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京张智能高铁等国家和企业重点项目的试制和调试攻关工作,取得数十项调试方法的创新,保证了动车组“零故障”出厂。
要打破国外的技术封锁并非易事。罗昭强一猛子扎进去,埋头苦干,最终成功研制出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动车组关键调试装备,将制造成本降低90%。目前,已有540件成果在动车组调试工序中得到广泛应用,打破了生产瓶颈。
凭借高超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罗昭强将有着“工人院士”之称的“中华技能大奖”收入囊中。尽管荣誉满身,罗昭强却并不满足,不断挑战自己的“舒适区”。
20XX年,罗昭强拜中国中车首席科学家常振臣博士为师,成为常博士唯一的工人弟子。在常博士的悉心指导下,罗昭强研发出应用列车实时以太网技术的“列车网络培训系统”,这项成果对于中国高铁走向海外,延长产品价值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攻坚克难,放眼全世界
在业内,从事高铁生产核心工作的调试工人有着“熊猫”工种之称。随着中国高铁事业高速发展,调试工人不足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放眼全国,该工种从业人员一度不足20XX人,与旺盛的市场需求相比,人才堪称“稀缺”。
为破解这一迫在眉睫的难题,罗昭强被委以重任,负责研制动车组调试技能实训装置。重大使命的背后,困难重重。这种装置在国内外从未有过,面对数以千计的图纸,罗昭强反复研究,并自学ACE制图……
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多后,“高速动车组调试操作技能实训装置”被成功研制出来。通过控制逻辑和功能模拟,该实训装置在地面搭建了与实车相同的调试培训环境,开创了利用培训装置开展调试员工培训的先河。
值得一提的是,使用罗昭强开发的这套实训装置,不仅消除了以往培训中的种种弊端,如人车不能分离、容易造成车辆故障等,还大大提升了培训效率(近5倍)。在减少培训人员劳动强度90%的同时,实现高速列车调试工序效率提升20%,每年可节省培训经费近600万元。
凭借该实训装置,罗昭强一举获得4项国家发明专利、7项国家实用新型技术专利。目前,该实训装置已在北京铁路局、济南铁路局、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校等单位广泛应用,累计培训15000余人次。
依托“模拟实训装置”多年实战运用的成功经验,20XX年,罗昭强主持完成的有关项目填补了该领域国内外技术空白,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马达,在创新的道路上,罗昭强似乎一刻也不愿停歇。在城铁车和出口车项目上,他又“动起了心思”。他研制的“海外高端市场地铁列车模拟调试装置”深受海外业主的青睐,终结了该领域中国工人发明创造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