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第二十课:《古代诗歌五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古代诗歌五首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水平目标:1、感受诗的阔大而悲凉的意境,品味诗人的悲叹,并通过此诗初步感受盛唐气象。 2、自主学习,理解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象。 3、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及主要内容。 4、体味诗歌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水平。2、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诵读并背诵诗歌。3、理解、学习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4、探究文学作品风格与作家个人遭遇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2、领会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 教学重难点:1、感受诗的阔大而悲凉的意境,品味诗人的悲叹,并通过此诗初步感受盛唐气象。 2、自主学习,理解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象。 3、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水平,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2、讨论法。3、质疑法。 课 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多媒体白板 教学资源:诗人陈子昂、杜甫、王安石、陆游、龚自珍相关资料及课文相关录音和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相关诗歌创作背景的资料。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登幽州台歌》 一、导入 1、要求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陈子昂的资料。 2、教师补充并介绍写作背景。 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后重视,授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被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科辞官还乡,后被县令段简迫害,冤死于狱中。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张九龄、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都从中受到启迪。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训,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遗万人作前驱以击适,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所以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二、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三、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 四、通过这首诗的品读,你认为作者当时登上幽州台的时候,诗人有怎样的感想呢? 前代的贤君既不可复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而自己却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时间绵长、空间辽阔) 五、文章第四句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怀? 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六、诵读课文 学习《望岳》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五岳之首的泰山吧?你能否用词、短语或语句来描绘你印象中的泰山呢?(简单点评后转入杜甫的《望岳》)?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三、朗读诗歌? 1、老师范读《望岳》。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2、全体学生齐读。? 3、学生推荐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四、了解诗的内容? 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五、再次朗诵,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和意境,想象诗人当时望岳的情景。?出示问题,小组研讨: 1、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2、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别,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 本课小结: 从诗歌看,指诗歌本身看,指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也表达了人生的孤独感。 作业布置:1、背诵《登幽州台歌》和《望岳》两首诗。 2、思考《望岳》的问题。 板书设计: 20、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 《望岳》 生不逢时 报国无门 突出一个“望” 课后反思: 缺点: 优点: 措施: 20、古代诗歌五首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水平目标:1、感受诗的阔

文档评论(0)

pwk11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40033240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