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道法自然”的生命哲学与生活美学
龚刚
【关键词】道 自然生命哲学 可持续发展
20XX年1月17日,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20XX 年年会开幕式上指出:“今天,我们也生活在一个矛盾的世界之中。一方面,物质财富不断积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文明发展到历史最高水平。另一方面,地区冲突频繁发生,恐怖主义、难民潮等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贫困、失业、收入差距拉大,世界面临的不确定性上升。”这是当下人类必须直面的现状。面对这一困境,我们不禁要问,世界到底怎么了?
让人们意识到贪欲的虚妄,以清新自然的生活荡涤横流的物欲,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之处
庄子写过有关“浑沌”的故事,倏、忽二帝因为想“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结果却是“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这个故事很短,却寓意深厚,“浑沌”即人类的懵懂状态,与世界为一,因为世间一切本就彼此勾联,合而为一,“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而“七窍”,可以指人类的意识,先有分别心,后有分别。这个故事与《圣经》故事不谋而合,在西方,人类的原罪便是偷食“禁果”,偷食“禁果”的结果便是自我意识的膨胀,“全知全能的上帝不允许他的造物也有智慧,因为,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有了分辨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有了智慧,即有了意识和自我意识。事实上,‘原罪等于意识和自我意识”。“ 七窍”也可以指人的私欲,不加控制,变成了贪欲。有了自我意识,如果能意识到自我与世界的统一,意识到占有的虚妄,融入这个世界,与万事万物和谐共处,未必就会伤害自己和身边的一切。而贪欲则不同,可以说,贪欲是人类一切罪恶的根源。尽管老庄等圣贤一直告诫我们,万事万物都彼此勾联,本质上根本不存在谁可以占有谁。也就是说,所有的物质财富在本质上皆属虚妄。在微观层面上,没有一个原子可以占有另一个原子,没有一个电子可以占有另一个电子;在宏观层面上,地球渺小如微尘,人类连微尘都不如,谈什么占有?人类不能看破贪欲的虚妄,所以彼此伤害,互相征服,这样做的后果会导致地球上的人类世界少有和平的日子。
由此可见,我们需要进行人类的再启蒙,让人們意识到贪欲的虚妄,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之处。如何让人们意识到贪欲的虚妄?显然,简单的说教没有什么用。众多西方国家都信奉基督教,基督教的《圣经》明确要求信徒“当爱人如己,甚至爱你的仇敌”。而事实上,像美国,凡重大事件,包括总统宣誓乃至法庭审判,都需要手按《圣经》发誓,但是这些并未阻止美国发动战争、对外掠夺。我们的先贤老子和庄子反复强调“无为”,认为人要清心寡欲、与世无争,即便是社会精英,也要进入无我状态,即“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而如果我们一味地像那些隐居终南山的人一样,清心寡欲、无为生存,这样做又忽略了道家的“有为”。毕竟,道家强调的是有为与无为的平衡。清新自然的生活,可以点亮众多懵懂的人们,荡涤横流的物欲,回归自然,与彼此、与天地万物和谐共存。
庄子在其妻子死后鼓盆而歌,受人诟病,他辩护说:“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这个说法与庄子为他的“无情”说辩护时所主张的“常因自然”相一致。所谓“自然”,具体而言就是有无生灭、四时交替的自然演化过程。庄子认为,如果将人类社会的生离死别与天地自然的四时变化视为一体,就能够超越人世间的七情六欲,从而上达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逍遥之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庄子的“自然”也是一种度量人类的尺度并引领人类向前发展。对于“自然”带给他的启迪,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这就是说,人类应当通过“观于天地”,而去感悟自然世界的“大美”与人类生存所依托的“明法”“成理”。换言之,大自然自有其法则、规律与生态,人类应当尊重大自然的法则,珍惜大自然的生态,从而达到合“理”而“美”的生存状态,这与西方哲学家海德格尔主张通过贯通天空与大地之间的仰望而获得“ 诗意地栖居”,颇有相通之处。
所谓诗意的世界,应当是一个超脱功利的审美世界。倘若只是低头看着食槽,而不去仰望天空,同时以某种超越性尺度如理想与价值度量自身、提升自身,那么,人类将永远沉溺在实用主义的生存状态和个人利益导向的社会状态中,难以自拔。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花朵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在阳光下绽放”,而阳光来自天空,所以海德格尔说,“荷尔德林在人之本质的测度借以实现的‘采取尺度中看到了‘诗意的本质”。
大历史视野下的反思,不止要廓清人在宇宙演化大背景下的历程,更重要的是要追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21 世纪中华文化的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