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陈风·墓门.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经·国风·陈风·墓门   原文:   墓门有棘,斧以斯之。夫也不良,国人知之。知而不已,谁昔然矣。   墓门有梅,有萃止。夫也不良,歌以讯之。讯予不顾,颠倒思予。   注释:   这诗表现人民反抗不良统治者的强烈情绪。相传这是骂陈佗的诗。据《左传》,陈佗当陈桓公病中,杀了太子免。桓公死后陈佗自立,陈国因而大乱,国人至于分散。后来国为陈国平乱,把他杀死。这样的人自然是人民所反对的。   1、墓门:墓道的门。一说是陈国的城门。棘是恶树,诗人用来比他所憎恨的人。   2、斯:碎裂。这是咒骂之辞,言须把它碎劈了才称心。   3、夫也:犹言“彼人”,指作者所讥讽的人。   4、国人知之:言其不良行为已成人所共知的事。   5、不已:不停止。此处指不改正。《郑笺》:“已犹去也。” 苏辙《诗集传》:“夫指佗(驮tuó)也。佗之不良,国人莫不知之者。知而不知去,昔者谁为此乎?”   6、谁昔:即畴昔。畴昔有久(较远的过去)和昨(较近的过去)两义,这里应该是后者。以上两句是说彼人虽知恶行已经暴露,还是不改,直到最近还是这样。   7、梅:《楚辞》王逸注引作“棘”。   8、(xiāo):恶声之鸟。诗人似以恶鸟比助彼人为恶者。萃(脆cuì):止息。“萃止”的“止”是语尾助词。   9、讯:又作“谇(岁suì)”,二字互通。谇是数说责问之意。“讯之”的“之”应依《广韵》所引作“止”。和上句的“止”字是相应的语助词。   10、予:虚字,犹“而”。“讯予不顾”和“知而不已”句法相同。   11、颠倒思予:犹“颠倒思而”,言其思想颠倒非白,不辨好歹。《传疏》:“颠倒,乱也。”   译文:   墓门前长着枣树,就操起斧子把它砍掉。这个人是不良之徒,国中的人无不知晓。知道他居心险恶却不加制止,很早以来就已这样糟糕。   墓门前长着梅树,猫头聚集在树上。这个人是不良之徒,唱支歌儿把警钟敲响。告戒的`话充耳不闻,栽了跟斗才想起我的歌唱。   鉴赏:   这是一首讽刺、斥责品行邪恶的统治者的诗。《毛诗序》指出:“《墓门》,刺陈佗也。”陈佗为春秋时代陈文公之子,文公死后,陈佗之兄桓公(名鲍)继位。据《左传·桓公五年》载:“陈侯鲍卒。再赴也(发了两次讣告)。于是陈乱,文公子佗杀大子免而代之,公(桓公)疾病而乱作。”陈佗在桓公病中杀太子免,桓公死后他又自立为君,陈国大乱,后来国为陈国平乱,终于诛杀陈佗。据《诗序》,这首诗就是针对陈佗而发的。   但是,由于《毛诗序》中又有“陈佗无良师傅,以至于不义,恶加于万民焉”数语,郑笺孔疏曲为之说,遂生出了岐义。诗中的“夫”,即彼,犹言那个人,就是指陈佗,但毛传却释为:“夫,傅相也。”郑笺则云:“陈佗之师傅不善,群臣皆知之,”“国人皆知其(按指师傅)有罪恶而不诛退,终致祸难。”孔疏进一步发挥道:“陈佗亡身不明,由希(稀)睹良师之教,故有此恶……故又戒之云:‘汝之师傅不善,国内之人皆知之矣,何以不退去之乎?’欲其退恶傅就良师也。”经过这样的曲解,这首诗的矛头所向就从陈佗转到了他的师傅身上。孔疏一方面称陈佗之恶“由其师傅不良,故至于此”,一方面又称“故作此诗以刺佗”,明显地不能自圆其说。郑笺云:“不义者谓弑君而自立。”孔疏谓:“不义之大,莫大于弑君也。……陈佗弑君自立之事也。……陈佗所杀大子免,而谓之弑君者,以免为大子,其父卒,免当代父为君,陈佗杀之而取国,故以弑君言之。”既肯定陈佗为窃国弑君之元凶,罪莫大焉,而又归咎于师傅之不良,期望陈佗诛退恶师,悬崖勒马。这种荒谬的伦理逻辑只能暴露出笺疏作者为统治者开脱罪责的意图,统治者即使有弑逆之行,也要让别人为之承担罪责,这或许是温柔敦厚的诗教使然。胡承《毛诗后笺》指出:“若在桓公卒后,则佗已身为大逆,而尚然追咎于其傅之不良,纵罪魁而诛党恶,无此断狱之法。”可谓切中要害之论。   在宋代兴起的独立解经的疑古风气中,有些学者已经认识到传疏的曲解之处。苏辙在其《诗集传》中即已指出:“桓公之世,陈人知佗之不臣矣,而桓公不去,以及于乱。是以国人追咎桓公,以为智不及其后,故以《墓门》刺焉。夫,指陈佗也。佗之不良,国人莫不知之;知之而不去,昔者谁为此乎?”姚际恒称苏氏“可谓善说此诗矣”(《通论》),吴生《诗意会通》也指出《毛诗序》“无良师傅云者”,“与诗‘夫也不良’句初不相蒙,而拘者遂以‘夫’为斥傅相,此陋儒之妄解”,“诗既刺佗,‘夫也不良’自指佗言,岂有以斥师傅之理?子由正之,是矣”。在说诗者中也有不泥定此诗为刺陈佗者,如朱熹《诗集传》即称:“所谓‘不良’之人,亦不知其何所指也。”崔述《读风偶识》也认为“以《墓门》为刺陈佗则绝不类”,“此必别有所刺之人,既失其传,而序遂强以佗当之耳”。   作为一首政治讽刺诗,此诗仅两章十二句,短小精悍,四字齐言的斩截顿挫,传达出指斥告戒的口吻。两章的开头以动植物起兴

文档评论(0)

建筑工程资料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工程造价员持证人

本人从事建筑行业十年,各种行业资料都有,欢迎咨询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2月19日上传了工程造价员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