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结构设计复习题.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抗震结构设计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构造地震为由于地壳运动,推挤地壳岩层使其薄弱部位发生断裂错动而引 起的地震。P1 2.建筑的场地类别可依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为 4 类。P17 3. 《抗震规范》将50 年内超越概率为 10%的烈度值称为基本地震烈度,超 越概率为 63.2%的烈度值称为多遇地震烈度。P12 4.丙类建筑房屋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 等级。 5.柱的轴压比 n 定义为 n=N/f A,即柱组合后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 c 面积和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 6.震源在地表的投影位置称为震中,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7.地震动的三大要素,分别为最大加速度、频谱特征和强震持时。 8.某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集中于楼盖和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相等 G =G =1200KN,第一振型Φ / Φ =1.618/1,第二振型Φ / Φ =-0.618/1,则第 1 2 12 11 22 21 一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γ =0.724。P50 式(3.87)[由于G =G ,可知 m =m ,那么 j 1 2 1 2 WO X11 + X12 1 + 1.618 γ= = = 0.724] j X 2 + X 2 1 + 1.6182 11 12 9.多层砌体房屋楼层地震剪力在同一层各墙体间的分配主要取决于楼盖的 水平刚度(楼盖类型)和各墙体的侧移刚度及负荷面积。 10.建筑平面形状复杂将加重建筑物震害的原因为扭转效应、应力集中。 11.在多层砌体房屋计算简图中,当基础埋置较深且无地下室时,结构底层 层高一般取至室外地面以下 500mm 处。 12.某一场地土的覆盖层厚度为 80 米,场地土的等效剪切波速为 200m/s, 则该场地的场地土类别为Ⅲ类场地。 13.动力平衡方程与静力平衡方程的主要区别是,动力平衡方程多惯性力和 阻尼力。 14.位于 9 度地震区的高层建筑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 为S   S  S  S   S 。P75 G GE Eh Ehk Ev Evk w w wk 15.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为 (i)  V (i) / V (i) 指按钢筋混凝土构件实际配筋和 y y e 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第 i层受剪承载力和按罕遇地震作用下计算的第 i层的弹 性地震剪力的比值。P77 16.某一高层建筑总高为 50 米,丙类建筑,设防烈度为 8 度,结构类型为框 架-抗震墙结构,则其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二级,抗震墙的抗震等级为一级。(查表) P103 17.限制构件的剪压比,实质是防止构件混凝土产生脆性的斜压破坏。P117 P121 18.某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 8 度,则其多遇地震烈度约为 6.45 度,罕遇地 震烈度约为 9 度。 19.框架结构的侧移曲线为剪切型。 20.框架结构防震缝的宽度不小于 70mm。P86 21.粉土的粘粒含量百分率,7 度和 8 度分别不小于 10%和 13%时,可判别 为不液化土。P21[9 度时,为不小于 16%] 22.抗震设防烈度为 8 度时,前第四纪基岩隐伏断裂的土层覆盖层厚度大于 60 米,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结构的影响。P17[9 度时,为大于 90 米] 23.框架结构设计时(不考虑填充墙的作用),框架梁是第一道防线,框架柱 是第二道防线。 24.建筑结构扭转不规则时,应考虑扭转影响,楼层竖向构件最大的层间位 移不宜大于楼层层间位移平均值的 1.5 倍。 25.多层砌体房屋的结构体系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 体系。 26.为了避免发生剪切破坏,梁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 4。

文档评论(0)

xina1711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