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工作面结采安全风险专项辨识评估报告.doc

煤矿工作面结采安全风险专项辨识评估报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7 安全风险专项辨识评估报告 一、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小组 70113工作面已推进到距离停采线20m位置,为安全开展工作面回撤工作,煤矿组织开展了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煤矿组建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生产副矿长) 成员:总工程师***、生技科***、通风科***、安全科***、调度科***、机运科***、采煤队***、通维队***、机电队*** 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范围和资料收集 本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覆盖了与70113工作回撤相关的作业任务、设备设施和作业场所相关的危险源。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前,相关人员收集了与工作面相关的以下资料和信息: 1. 工作面作业规程等。 2. 工作面设备清单。 3.工作面通风设施清单. 三、工作面概况 (一)工作面参数 70113北工作面沿煤层倾向布置,工作面回风巷长度450m,运输巷长度665m,开切眼长度100m,可采走向长度350m,现剩余可采长度20m。 (二)井上下位置和四邻关系 70113工作面布置在+100m水平北翼,南面为70111工作面(已回采),北面紧邻70115工作面(已回采),上部为+149水平下山采空区,其下部均为未开采地段(井田边界)。煤层埋深321m~334m,平均埋深330m。 (三)煤层赋存及顶底板情况 煤层一般由三个主要煤分层组成,自下而上为A、B、C三组,三组中以C组较为稳定。全层厚度0.76~1.2 m,平均1.05 m;采用厚度0.47~0.65 m,平均0.55m,含夹矸2层,夹矸多为深灰色粘土岩、砂质粘土岩。 煤层顶板为深灰色砂质粘土岩、粉砂岩、细砂岩。伪顶为小于1m的粘土岩,老顶为粉砂岩,细砂岩,老顶较致密坚硬;K10煤层直接底板为0.20~0.30m褐黄色薄层状根土岩,因此常有底鼓现象,属较难管理底板,往下3~4m,一般有2~4m厚的细粒石英砂岩,较致密坚硬,煤层直接顶底板不太稳定,老顶较稳定。 (四)地质构造 从工作面回风巷、工作面运输巷掘进揭露的情况,工作面布置区域内无断层、陷落柱、岩浆侵入体及古河床冲刷等地质现象。 (五)水文地质 70113工作面位于+100m水平北翼上山,巷道掘进揭露的情况,工作面区域内无水,采煤期间只有少量的防尘水和支护的乳化液,并直接排入+100m北水平运输大巷的水沟外排至水仓。 (六)瓦斯 一盘区相对瓦斯涌出量为30.95 m3/t,绝对瓦斯涌出量5.49m3/min。 (七)煤尘和自然发火情况 煤层具有煤尘爆炸性,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均为Ⅲ类,属不易自燃煤层。 四、主要工作任务及相关信息 70113工作面结采主要工作任务如下: 1.回撤支护设施支柱和铰接顶梁 包括回撤通道三巷道的超前支柱和铰接顶梁、泵站。 2.回撤设备 包括工作面使用的绞车、开关、电缆、声光信号装置、截煤机、溜子、皮运机等。 3.拆除并运输设备 五、危险源辨识 针对作业场所、设备设施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本次风险评估,是针对工作面结采时回撤工作任务中存在的风险。回撤工作危险源辨识如下: 1.工作面结采时,回收单体液压支柱时将用木支柱进行替换,替换过程中易发生顶板垮落伤人事故; 2.支柱和铰接顶梁回收用溜子和皮运机运送时易发生伤人事故; 3.设备回撤、吊装时易发生设备伤人事故。 4.结采后工作面和巷道及时封闭,否则易发生人员误入。 5.设备拆解时未切断电源作业,可能发生触电事故。 六、安全风险评估 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风险分析包含三个评价因素: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事故产生的后果C和暴露危险条件的频繁程度E。风险评价采用公式D=L×E×C来计算风险大小。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人体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C分别分为若干等级,并赋予相应分值。风险程度D为三者的乘积,亦分为若干等级(参见表1)。针对某种特定的作业条件,恰当选取L、E、C的值,根据相乘后的积确定风险程度D的级别。安全风险评估结果见表2。 表1: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取值表 事故发生可能性 分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分值 事故后果 分值 危险程度 分值 风险 等级 ≥完全可以预料 10 连续暴露 10 10人以上死亡 10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320 重大 风险 相当可能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6 3~9人死亡 40 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 160~320 较大 风险 可能,但不经常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3 1~2人死亡 15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70~160 一般 风险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1 每月一次暴露 2 重伤、致残 7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20~70 低风险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5 每年几次暴露 1 轻伤 3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20 低风险 极不可能 0.2 非常罕见暴露 0.5 引人注意 1 实际不

文档评论(0)

liuxing04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