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屑岩孔隙结构.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储层岩的孔隙空间和孔隙结构 第二节 碎屑岩储层的孔隙类型和孔隙结构 第三节 碳酸盐岩 储层的孔隙类型和孔隙结构 第四节 岩浆岩和变质岩储层的孔隙类型和 孔隙结构 第五节 孔隙结构的研究方法 第六节 毛细管压力曲线在研究孔隙结构中 的应用 第七节 孔隙结构与采收率 第五章 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 1. 储层的孔隙空间 岩石中未被颗粒、胶结物或杂基充填的空间称为岩石的孔隙空间。 岩石孔隙空间 : 孔隙 喉道 一般可以将岩石颗粒包围着的较大空间称为孔隙 。 而仅仅在两个颗粒间连通的狭窄部分称为喉道 。 二者无严格的界限 2. 储层的孔隙结构 储层的孔隙结构 是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 系。 流体沿着复杂的孔隙系统流动时,将要经历一系列交替着的孔隙和喉道。无论在石油的二 次运移过程中从孔隙介质中驱替在沉积期间所充满的水时,或者是在开采过程中石油从孔 隙介质中被驱替出来时,都受到流体通道中最小的断面(即喉道直径)所控制。 显然孔隙 结构是影响储集岩渗透能力的主要因素 第一节 储层岩的孔隙空间和孔隙结构 第一节 储层岩的孔隙空间和孔隙结构 第二节 碎屑岩储层的孔隙类型和孔隙结构 第三节 碳酸盐岩 储层的孔隙类型和孔隙结构 第四节 岩浆岩和变质岩储层的孔隙类型和 孔隙结构 第五节 孔隙结构的研究方法 第六节 毛细管压力曲线在研究孔隙结构中 的应用 第七节 孔隙结构与采收率 第四章 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 第二节、碎屑岩储集层的孔隙类型 1 . 大小分类 按孔隙直径的量值进行的分类,如一般石油地质教科书上经常提到的: ? 超毛管孔隙(孔隙直径大于 500μm ) ? 毛管孔隙(孔隙直径 500 —0.2 μm ) ? 微 毛管孔隙(孔隙直径小于 0.2μm ) 这种分类着重强调了孔隙几何形状对渗流作用的物理意义。 2. 成因分类 着重从孔隙成因的地质意义出发,把孔隙分为 原生孔隙 次生孔隙 混合孔隙 三大类,每一类型以进一步细分为若干次一级类型。这是目前国内外比较流行的 一种分类,如 V· Schmidt 等的分类 。 3. 既考虑成因又考虑孔隙几何形状的分类 E.D.Pittman 的分类属于这种类型。他把孔隙分为 ? 粒间孔隙 (成因) ? 溶蚀孔隙 (成因) ? 微孔隙(大小) d0.5μm ? 裂缝孔隙 (成因) ? 显然其中微孔隙是按孔隙大小划分的,其它则是从成因的角度 。 4. 以孔隙产状为主并考虑溶蚀作用 的划分方案 ( 罗蛰潭 ) 即按产状把孔隙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又从溶蚀作用角度相应地分出了四种溶 蚀类型。以上八种类型的名称分别为 粒间孔隙 溶蚀粒间孔隙 粒内孔隙 溶蚀粒内孔隙 填隙物内孔隙 溶蚀填隙物内孔隙 裂缝孔隙溶蚀粒间孔隙 溶蚀裂缝孔隙 后四类孔隙是在前四类孔隙基础上发育起来的,是前四类孔隙受到溶蚀改造, 并保留有溶蚀痕迹的孔隙 6. 孔隙结构分类 粒间孔隙 组分内孔隙 特大孔隙 铸模孔隙 裂缝孔隙 细粒长石砂岩 孤东 14 井 1308 米 5. 物性分类 孔 \ 渗 三、碎屑岩孔隙类型 原生孔隙 混合孔隙 次生孔隙 ? 粒间溶孔 ? 粒内溶孔 ? 铸模孔 ? 特大溶孔 ? 溶洞 ? 裂缝 胜利胜坨 3-5-11 井 1920 米 长 石 砂 岩 三、碎屑岩储层孔隙的成因类型 (一)原生孔隙 原生孔隙主要是粒间孔隙(粒间孔),在砂岩中最普遍。 在颗粒沉积不久,胶结物来不及沉淀,原生孔隙发育。 Φ 可达 30% , K 可达几千 X10 -3 μm 2 , 往往为高产层。 粒间孔隙的镜下示意图 胜利渤 1229 米 116 井 (Ng) 细 粒 长 石 砂 岩 1 . 正常的原生粒间孔隙 指成岩机械压实作用后,在沉积碎屑颗 粒之间的孔隙空间。孔隙形态主要取决 于围绕孔隙的颗粒表面所构成的孔隙空 间的几何形态。他受砂岩成分、组构的 控制,实砂岩的粒度、分选、颗粒球度、 圆度、颗粒排列方位及杂基充填等因素 综合影响的结果。 其分布与沉积环境有关,在成岩早期的 砂岩中分布较多。 该类砂岩储集性能较好,孔隙度大 ( 20% ),渗透率高( 100*10 -3 μm 2 ) 2. 缩小的原生粒间孔隙 砂岩在以化学作用为主的成岩期,一些 自生矿物从孔隙溶液中晶出并沉淀在孔 隙壁上,如石英加大、长石加大等,使 原生孔隙缩小,形成缩小的原生粒间孔 隙。 在中成岩阶段比较发育。该类储层较差, 往往为中孔低渗储层。 石英次生加大后残余粒间孔 (二)混合孔隙 混合孔隙是一种介于原生孔隙与次生孔隙之间的,由部分原生孔隙和部分次生 孔隙组成的孔隙。 直接溶解 原生孔隙 胶结物沉淀 → 溶解 交代、胶结 → 溶解 多数储层中孔隙都是混合成因的,它们可以具有次生孔隙的所有结构方式。但 混合孔隙中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