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步练习题考试题试卷教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doc

历史同步练习题考试题试卷教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科目 历史 年级 高一 班级 时间 课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何梅协定”;所谓“华北五省自治”;瓦窑堡会议与中国共产党确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一二·九运动及其意义;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2.能力: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复杂历史现象的能力。 3.思想:通过“一二九”运动的教学,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和人生观的教育,激发学生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相联系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 材 分 析 重点:中国共产党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和西安事变。 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实 施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提问: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有何变化?蒋介石政府推行怎样的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导入新课: 一.华北事变 1.概念 2.原因 (1)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助长了日本侵略气焰。 (2)侵占东北为日本进一步侵华提供了基地。 3.过程:关东军入关,威逼平津→国民政府妥协,与之达成“何梅协定”→日本策划“华北五省防共自治运动”→国民政府妥协,华北政治、经济日趋殖民地化 4.实质: 面对国民政府的妥协退让,日本侵略者妄图把华北变成第二个满洲国。 5.影响 (1)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严重关头。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最主要矛盾。 (2)为日本进一步侵华并发动七·七事变提供了条件。 (3)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 二.中国共产党制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背景 (1)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2)共产国际七大倡导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2.过程 (1)“八一宣言” ,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3)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奠定了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鼓舞和指导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 三.抗日民主运动的高涨 1.一二·九运动 (1)原因 ①华北事变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民族矛盾上升为最主要矛盾。 ②中共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影响。 ③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领导。 (2)概况 (3)意义影响 打击了国民党的卖国政策, 揭露了日本企图吞并中国的阴谋, 宣传了中共的抗日主张。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探索出青年学生同工农相结合、健康成长的道路。 思考题:比较一二·九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2、西安事变 (1)原因 日本制造华北事变,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 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张、杨同红军和解停战。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特别是一二·九运动的推动。 蒋介石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 (2)概况 1936年12月,蒋介石到西安威逼张、杨“剿共”→张、杨劝蒋停止内战,一致对外,遭训斥,张、杨实行“兵谏”,逼蒋抗日→经中共等各方努力,蒋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3)国内外各种政治力量的态度(和平解决的原因) 中共从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主张,并积极参与谈判。 国民党内亲英美派要求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营救蒋介石。 日本侵华的扩大加剧中国的民族危机,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蒋介石被迫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和平解决的意义 显示了中国各阶层强烈的团结抗日愿望。 表明了中共团结抗日的诚意。 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小结:(略) 教 学 反 思

文档评论(0)

shuju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