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古诗十九首》中的情感诉求探究
摘 要:《古诗十九首》被誉为“五言之冠冕”,“千古抒情之祖” 其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堪称抒情诗歌的崇高范式,本文旨在就其成熟抒情艺术手法之外探讨其内蕴的情感诉求机制,从内外两个方面探究其抒情艺术成功的原因和取得的成就。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 抒情艺术;情感诉求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20)05-0000-02
《古诗十九首》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关于《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创作时代有多种说法,《昭明文选》在这组诗题下释之甚明:“并云古诗,盖不知作者”。曾有说法认为其中有曹植、傅毅、王粲等人的作品,但学界仍多疑不确。综合考察,一般认为它并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它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东汉顺帝末到献帝前,即公元140—190年之间。抛开尚无定论的其作者与创作时代来解读这组诗歌,《古诗十九首》的成就无疑是空前的,不但它的出现被认为是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它的艺术水平已然发展至一个成熟的阶段,将五言抒情古诗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体系。后人论诗多基于此,钟嵘评《古诗十九首》:“文温以丽,意悲以远”,刘勰谓其“婉转附物,怊怅切情”,胡应麟赞其“兴象玲珑,意致深婉,真可以泣鬼神,动天地”无不着眼于《古诗十九首》内含情感的动人与抒情手法的高超,本文旨在探讨《古诗十九首》情感诉求模式,而在情感表达方式之外从《古诗十九首》的情感内蕴方面解读《古诗十九首》在中国古代诗歌抒情传统中所建构的崇高范式。
一、抒情方式的浑然圆融
《古诗十九首》作为抒情诗的典范,长于抒情,但又不直言,委屈婉转,意味无穷。这组诗歌往往从写景叙事发端,如,青青河畔之草、陵上之柏,皎皎明月之光,冉冉孤生之竹,迢迢的牵牛星,这些比兴的运用让诗歌沉浸在难以言喻的韵味之中,极其自然的转入了抒情,水到渠成,而又抑扬有致。而宴会之听乐之沉吟,高楼闻弦歌之自伤,折条之相思,东门之浩叹,冬日之感怀,岁月忽逝之悲凉,莫不生动真切,纯真诚挚,仿佛其写景喻境之语都是信手拈来,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作为继《诗经》后的又一部杰出的诗作,《古诗十九首》很好的继承了《诗经》十五国风中的比兴手法与情感质朴表达的方式,而且《古诗十九首》更好的处理了比兴在诗歌意境生成上的重要作用,其所描写的景物、情境与情思非常切合,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互化的艺术境界。写妇女相思之苦如《行行重行行》中“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宛然已成为了一个遥遥难及的幻灭的梦,只有那无定的白云象征着现实的游子的漂泊,整首诗歌沉浸在一种悲伤的氛围里,只有结语的一句“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仿佛能得些许释然但以自我宽慰作结其实更添一倍哀情。再如《青青河畔草》中春草的勃发却反衬了正是年华好景的妇人独守空房之惆怅,更不用说整首诗歌萦绕在袅袅哀音之中的《西北有高楼》了,而相去仅一水之隔却又似天涯之阻的《迢迢牵牛星》中的那“盈盈的一水之阻隔”更是把把古代女子的相思之情艺术的升华到了一个范式的高度。在描摹文人士子人生感悟的时候,《古诗十九首》的语言更为浅近自然,如《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明月皎夜光》中作者的喟叹,《涉江采芙蓉》、《回车驾言迈》、《去者日以疏》中的忧思,乃至《驱车上东门》、《生年不满百》中的感慨都丝毫未做艰涩之语,语言自然浅近,又精炼准确。前人评价《古诗十九首》“平平道出,且无用功字面,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却涵泳不尽,意味无穷”诚为精到。并且,古诗十九首大量运用叠字,或描绘景物,或刻画形象,或叙述情境,无不生动传神,也增加了诗歌的节奏美和音乐美。《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表达方式非常好的继承了《诗经》十五国风中的诗歌抒情艺术方式,在语言的质朴自然和感情的真挚表达上《古诗十九首》与《诗经》十五国风一脉相承的,甚至在比兴艺术上《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感染力超过了《诗经》,因为年代的久远,观念的变迁,好多诗经中的“比兴”渐渐成为了一组组未译制成熟的符号,而《古诗十九首》中的比兴艺术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互化的境界,好多诗篇终篇笼罩在淡淡的情思之中与篇中的情、景、事、理融合无间,《古诗十九首》被誉为“五言之冠冕”跟它所继承的《诗经》的朴素真挚情感的自然抒发,以及比兴手法的纯熟运用是分不开的,陆时庸谓之“风余”不可谓不无洞见。
二、情感诉求的交复婉转
浑然圆融的高超的抒情方式是《古诗十九首》抒情艺术之所以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古诗十九首》之情足以移人,艺术表达的方式的成功仅仅只是外在的因素,清人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曾道“同有之情,人人各俱,则人人本自有诗也。但人人有情而不能言,即能言而言不尽,特故推十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