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果巷常州古城的悠远记忆.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果巷常州古城的悠远记忆 一座老城,一条古巷,常常承载着历史文化的记忆,恩泽后世,历久弥深。江苏常州的青果巷就是这样一条身世不凡的巷子。 说起常州,许多人觉得它不过是个不起眼的小城。殊不 知历史上的常州,原是江南重镇之一。早在公元前 547 年, 它就以“延陵”之名建邑,此后曾用过毗陵、毗坛、晋陵、 兰陵、尝州、武进、长春等许多名字;被称为“常州” ,也 有 1400 年历史了。论建城时间,常州比苏州早 33 年,比无 锡早 345 年;论行政级别,常州在明清两朝为“府” ,连无 锡也要归它管辖;论地理位置,常州居于运河漕运要冲,自 隋唐时期便是各地赋粮的转运中心, 直至清代,尚被誉为“八 邑名都,中吴要辅” ,因此,它还有一个大气的别名――龙 城。 后来,由于运河淤塞,航道难以通行,漕粮不得不转由 海路航运, 常州逐渐失去了水路交通枢纽的身份, 渐渐式微。 然而,一座城市的文化品格,常常不会因其经济地位的下降而湮没。常州繁盛时期所聚集的人文历史、文化传统,仍闪烁着灿烂的光芒。这光芒最耀眼处,就是青果巷。 青果巷始建于明神宗万历九年( 1581)前,位于常州老 城区中部偏南地段, 东至琢初桥, 西通南大街, 南为护城河,是一条依河而建的古巷。清乾隆年间,临靠运河的青果巷成 了南来北往各类果品的集散地,船舶云集于此,人们在沿岸 开设各类果品店铺, 旧有“千果巷” 之称。《常州赋》 云:“入千果之巷,桃梅杏李色色俱陈。 ”因常州人发音“千” “青”不分,传到后来就成了青果巷。 如果说古城常州的灵魂是悠久的历史,青果巷就是这悠久历史的载体。如果把青果巷比作一首诗,那么点缀其间的古建筑就是这首诗的魂,是它们给这深沉幽长的小巷带来了苍凉隽永的意境。 明清民居建筑博物馆 古建犹存的青果巷可以说是明清时期民居建筑的博物馆。巷北大多为旧时的书香门第,官宦富家,高墙深院,翰墨芬芳,院套院,宅连宅。其间穿插不少室内备弄,狭窄幽深,寻步之中,犹如身陷八卦阵。巷南则多为普通民居,青 砖小瓦,小桥流水,进深约 20 多米。临河有码头、古纤道、系舟石;河上荡着小船,岸边飘着垂柳;临水而居的人们推 窗见波,夜夜枕河而眠;带着泥苔的青石板路,湿滑留痕,形成典型的江南民居群落。 早年,青果巷是常州名门望族的聚居地。 常州城素有 “刘半城,庄一角,青果巷唐家半条街”之说,常州人素以能居住在青果巷为荣。 “唐家”即毗陵唐氏,早在宋朝,翰林院 检讨唐华甫就定居常州。明朝时,唐家建的“唐氏八宅”盛极一时。“唐氏八宅”也由此成为小巷古建筑的脊梁:八桂、页书、筠星、松健、礼和、四并、复始、贞和八堂,在中国古建筑史上都能彪炳千秋。经过时代变迁,目前尚存的八桂、贞和、筠星、礼和、松健五堂成了青果巷古建筑的精华。黛瓦,粉墙,老旧的石库门和门楼,尽管已斑驳、残破,  , 仍可一窥当年“钟鸣鼎食之家”的风貌。 翰墨芬芳的 “可对堂”,曾居住过清代大画家汤贻汾 (号两生),他虽为朝廷世职,但以诗书画三绝名世,与同代大画家戴熙并称“汤戴” 。其居屋在青果巷东紧临阳湖县城隍 庙(今新坊桥小学) 。有砖雕门楼、前厅后堂,称“可对堂” ,其匾额为明末爱国将领史可法手书。古屋存有汤贻汾所撰的《忠考祠祀》石碑两方。 盛宣怀故宅在常州有鲜鱼巷和青果巷 (大马园巷) 两处。 位于青果巷内的盛宣怀故居古色古香、轿厅、花厅、客厅一应俱全,砖雕门楼极其高敞,飞檐回廊黄石假山曲径通幽,给今人留下了一段残缺而古朴的美。 青果巷中段唐氏八宅“八桂堂”后的天香楼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的诞生地。八桂堂原为唐氏八宅之一,晚清时期瞿秋白祖父在此建造府第。建筑为硬山式砖木结构,两侧有走廊贯穿前后,每进间有天井,前院固有天井植 桂花树 4 株,院落另植桂花树 4 株,因共有 8 棵桂花而得名 “八桂堂”,后院的藏经楼则改为“天香楼” 。头门进屋,有门房通大厅,大厅堂屋为回形沿廊,砖雕门楼,客堂有翻轩 并有屏门,高大的风火墙将前后相隔,后天井内堆筑假山通天香楼,是典型的江南明清建筑群院。 在青果巷西侧,原为唐氏“礼和堂”遗址,存有李伯元故居――留馀堂。李伯元这位江南才子不但工诗善画,更是我国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的原创者。在这坐南朝北的沿 河故居里, 他完成了 《庚子国复弹词》《文明小史》《活地狱》等大量作品。留馀堂原有临街门屋、轿厅、大厅以及屏门上 悬挂的匾额,三至四进中有二层木结构转楼。故居门窗、翻轩、月梁上雕有荷花寿桃等黄杨木雕,刻工考究精细,夹弄中的古井深不及底,至今泉涌不绝。 走在青果巷,你会发现,由于青果巷里的民居宅第都顺 巷而建、临水而筑,构成了江南典型的“因水成街” “因水成市”“家家枕河”的特有景观。这条千百年来形成的恬静 幽深的小巷与巷中古朴典雅的石桥,错落有致、粉墙黛瓦的屋宇,飞檐翘角、雕梁画

文档评论(0)

150****560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