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的油漆技术和漆器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潘吉星
漆器和瓷器一样,同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化学工艺和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 发明。漆器坚牢耐用,外表光泽美观,体质轻巧,不但广泛用于日常生活中,而 且用于工业的各部门。 我国出口的具有民族风格的各种漆器, 至今还受到各国的 欢迎。国产漆又名大漆, 是我国原产的漆科木本植物漆树的一种生理分泌物, 主 要成分是漆酚。 从漆树上取出的漆汁中含有一些水分, 称作生漆。 生漆在日光下 边搅边晒脱水以后,就成了深色粘稠状的流体,称作熟漆。
我们现在知道, 把漆液涂饰在各种器物表面以后, 在它所含的漆酶或加热的 作用下,漆汁中的漆酚发生化学作用,结果在器物表面形成薄膜,就是漆层。如 果在漆液中加入各种颜料或染料,就会形成彩色漆层,使漆器格外美观。
我国古代制漆器的时候, 常常要在漆里掺人桐油等干性植物油。 在制造彩色 漆器的时候, 也用桐油和各种颜料或染料构成的抽彩加绘各种花纹图案。 因此形 成我国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漆器工艺。 桐油是我国特产的应用得比较广的干性植 物油。它是从油桐树种子中榨出来的,主要成分是桐油酸 C17H29 COOH我国
古代很早就认识了桐油成膜的性能, 并且把它和漆液合用, 这在化学技术史上也 是一个卓越的创举。
尽管漆器制造所依据的化学原理只是在本世纪才最终弄清, 然而我国古代劳 动人民早已不自觉地应用这种原理发明了漆器,认识到漆膜的性能和成膜的条 件。从文献记载上看, 我国漆器起源于四千多年前的虞夏时期。 战国时期成书的 《韩非子?十过篇》曾说:“尧禅天下,虞舜受之,作为食器,”流漆墨其上”, “舜禅天下而传之于禹,禹作为祭器,墨染其外,而朱画其内”。《禹贡?夏书》 更把漆列为贡品之一: “济河惟兖州, ,, 厥贡漆丝。”这就是说,在新石器时 代晚期,氏族公社解体到奴隶社会兴起, 我国就有了把漆用在食器、祭器上的记 载了。记载中说到的祭器墨外朱内,这是色漆的开端,后世的漆器也多是这样。
按漆液从漆树中自然分泌出以后,经日晒形成黑色发光的漆膜,是容易被观 察到的。我国古代聪明的劳动人民把这种自然现象加以人工利用, 从漆树中有意
识地引出更多的漆液,把它刷在用具上,就成为原始的漆器。加入红色颜料,就 成为原始的色漆。因此上述记载必是历代相传下来的事实记录。 这种记载已经由 近年来考古发掘证实了。例如本世纪五十年代曾经在江苏吴江新石器时代晚期遗 址中,出土有漆绘黑陶罐,和《韩非子》记载的时代正相吻合。在公元前十四到 十二世纪的安阳殷墟遗址中也出土红色雕花木器印痕,是现存最古的漆器纹饰。
春秋时期(公元前八到五世纪)已经重视漆树的栽培。 《诗经?国风》中有
“山有漆,隰有栗,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 (唐风?山有枢》),“椅桐梓漆, 爰伐琴瑟(《鄘风?定之方中》)等句。《尚书?周书?顾命篇》有“漆仍几” 的话。春秋晚期精美的髹漆彩绘的几、案、俎、鼓瑟、戈柄、镇墓兽等,都有实 物出土,为有关古代文献记载提供了实物资料。
战国时期(公元前五到三世纪)已经设有官营的漆林,由专门官员掌管。《史 记?老庄列传》中说:“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尝为漆园吏。”战国时期的工匠 还初步认识到漆膜对器物的防腐保护性能。 《考工记》中说:“漆也者,以为受
霜露也。”从两周到战国这段时间里,用漆涂饰的车辆、兵器把柄、日用几案、 盘、奁等以及乐器、棺掉等物都有大量出土。从出土实物分析,知道这时多用木 胎、皮胎和夹纻胎(用麻布)等胎型。为了防腐,后来有些木建筑和金属器物表 面也涂饰漆层,许多漆器上都绘有各种彩色花纹图案。照明代制漆器艺人黄成的 说法,“盖取其坚牢干质,光彩于文也。”
从技术上来判断,战国时期一些漆器显然是用干性油加各色颜料配成的油彩 来绘饰各种纤细的花纹图案的。按油彩亮度比漆大,但是抗老化性不及漆。漆产 量比油小,成本比油高。把干性油作为稀释剂填人漆中,既可改善性能,又可降 低成本。把油和漆合用,正可取长补短,使物尽其用。就是近代也还是这样。我 国古代还发现用蛋清和密陀僧(氧化铅)或土子(含二氧化锰)分别作为大漆和 干性油高聚物薄膜的催干剂。
战国漆器彩绘中包括红、黄、蓝、白、果五色和各种复色,所用颤料大概是 朱砂、石黄、雄黄、雌黄、红土、白上等矿物性颜料和蓝靛等植物性染料。
秦汉时期(公元前二世纪到公元三世纪)油漆技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并且 遍及于全国各地区,各地都有出土漆器。《史记?滑稽列传》中更有关于“荫室” 的记载,荫室是制漆时候的特殊专用房间,因为漆酚在阴湿环境下容易聚合成膜, 干后又不容易裂纹,荫室的设置正是为此提供条件。汉代出土漆器有勺、盘、案、 奁、盒、耳杯、枕、棺掉等,内胎多是木、麻二种,麻胎的称夹纻。漆器上还饰 以金银铜箍,叫做“扣器”,是一种奢侈品。西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QB∕T 5775-2022 离子交换树脂再生剂 氯化钠.pdf
- 24秋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配湘教版)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第1课时.pptx VIP
- 生命体征测量ppt(共69张PPT).ppt VIP
- 八年级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第一课时..ppt
- 欧姆龙PLC-CP1E的中文手册.pdf VIP
- (正式版)D-L∕T 1870-2018 电力系统网源协调技术规范.docx VIP
- 八年级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_气候第一课时.ppt VIP
-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次月考卷 1、3单元(江西专用)(原卷+解释)2025-2026学年 统编版.docx VIP
-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_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ppt VIP
-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