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拙的现代表达——评张波书法.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拙”的现代表达 ——张波书法略评 杨文博 张波是汉上青年书法家中的佼佼者,不仅字写得漂亮, 而且文章也写得漂亮。甚至可以说张波的书法理论造诣引领 了他在书法创作上的高度。当下能够在书法理论中说出个一 二者不多,在湖北这样的青年书家更是不多。凡研究书法理 论者,必定无法回避对“古拙”的诠释,张波亦如此。但他 的回答与其他书法理论作者不同,他没有使用晦涩的语言, 也没有使用大家所熟知的、千篇一律的阐述,而是通过他的 书法作品与创作将其所追求的“古拙”表现得淋漓尽致。 “古拙”几乎是被当下书法界用烂的一个词语,但在我 看来,“古拙”是建立在通古达今基础上所显露的上古气息。 其实“古拙” 一词已超脱字面的含义, 加入鲜明的时代气息。 在张波的书法作品中,就足以体现这种气息,并不时在点画、 细节中稍稍透出一丝俏皮。 书法的“古拙”,首先要取法乎上,这一点是大多数书 法人的共识。但笔者观之,当下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实在不多。 原因何在?“古拙”代表着高度,是对一个书法家勇攀书法 经典高峰的磨砺;“古拙”代表着时间,是对一个书法家长 年坚持临摹古贤经典范本的磨练; “古拙”还代表着智慧, 是对一个书法家领悟书法真谛的考验。于是,咼度、时间与 智慧,磨砺、磨练与考验,这些足够吓走一批伪书法家。于 是,走捷径、直接取法今人是一批伪书法家们的选择。张波 的书法取法遵循了高度、磨砺的考验,他从《张迁碑》 、《爨 宝子碑》、《爨龙颜碑》和《张猛龙碑》等碑帖中汲取了大量 营养,吸收此类碑版中厚重、稳健、刚劲的特质,并着重发 扬了厚重的特征,将毛笔与宣纸的触感阐发至最大化,尽意 表现“古拙”。 书法的“古拙”,其次要有时代性,这一点在书法理论 界虽有争议,但笔者认为书法一旦脱离了时代就会拘泥于历 史中,就如同流动的水汇集到大海,而一团死水只能逐渐变 臭一样。“古拙”的现代表达最重要的就是强调书写性,而 书写性又体现在书法家对毛笔的控制力上,这也正是张波书 法古今并用的优势。线条的表现力应该是张波书法的特色, 在他的作品中,很难找到纯粹静止的线条,也很难找到纯粹 波动而无内质的线条。行草书比较容易解释,因为行草书结 构与章法的动态一定程度上能够掩盖线条的运动状态,但是 隶书就不同。隶书的造型其实很难让书法家有所突破,隶书 笔势的稳定性和宽扁的造型让书者在潜意识中有种敬畏感, 而隶书的这种用笔、造型也正是其特征与魅力所在,因此无 论隶书如何演变,这一点是不变的。而隶书的蜕变也正是通 过后人对毛笔的控制来实现。 在张波的隶书作品中,字的动势体现得十分明显。落笔 干脆利落,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而且在同一视觉区域内并 没有太多的技巧重复,如横画的起笔位置、运动方向、藏露 锋的处理恰到好处,这也体现了张波强大的书写能力。 又如, 他在处理方框结构的时候,线与线的搭接关系都是不同的, 接点处的粗细、方圆、厚薄都有变化。另外,张波书法线条 的波动性吸收了黄庭坚、李瑞清书法的线性特征,进而使字 的每一根线条显得张力十足。同时,张波书法的线条还具有 复杂性,甚至一个很小的点画都具有复杂的技术含量,我认 为这并不是他故意所为。因为,书家有意所为的动作被纸墨 生发、放大后,会生成不太自然的渗化效果或墨团,而张波 作品中的线条都是自然生成的。 张波的行草书作品主要是将“轻重缓急”的对比加以发 挥。对比是书法作品中重要的欣赏要素,而对比又有多种, 大多数书法家喜欢用干、湿、浓、淡或皴擦来实现。而张波 则充分发挥了他对书写状态的把握 节奏。这种基于自然 节奏形成的首先就是轻重缓急,随后的浓淡干湿自然不在话 下。张波的行草书特质构建于章草的基调上,加之二王一路 的结构造型,又大胆尝试融入黄庭坚的特色,但我更欣赏张 波的连绵大草。一般认为,明末清初是连绵大草的高峰。而 张波大草除了吸收黄庭坚草书的特色外,还融入了徐渭、张 瑞图、倪元璐等具有草意、草情书家的经典草书特色,辅之 以章草所具的点画疏朗与线条古拙的审美意味,这种颇具个 性的书法语言表达丝毫没有减弱他作品的视觉效果,在兼具 了北碑质朴与厚重的同时又不乏通灵。 在张波的作品中,“古拙”与现代始终是通行的,并且 是相互相依的,且没有表现出历史与时空的不相协调性。在 当代,我们没有理由去怀疑古代经典碑帖的价值,也没有理 由让经典碑帖永远沉睡在历史的时空中。如果中国的汉字不 经历轮回发展,想必篆、隶、草、真、行等书体的演变也不 会应运而生。每种书体的变革都是建立在时代的基础上,时 代造就了符合时代的艺术,也造就了符合时代特色的艺术 家。张波在隶书创作上的高度虽不能与古人比肩, 但放在“展 览体”大行其道、书风“千人一面”的当下,还属“凤毛麟 角”的。书法作品的雅俗虽然不可兼得,但张波在他的书法 创作中融入更多的可读性,这与他多年从事专业书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