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名医录.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近现代名医录 张锡纯( 1860 -1933 ),字寿甫,籍山东诸城,河北省盐山县人,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近现代中国中医学界的医学泰斗。 1916 年在沈阳创办我国第一间中医医院——立达中医院。 1928 年定居天津, 创办国医函授学校。由于他有高明的医术和特殊的地位,医名显赫。 1930 年在天津创办国医函授学校,培养了不少中医人材。 唐宗海( 1862-1918 )字容川,四川彭县人。光绪年间举进士,中年之后则转而研究医学,主张兼取众家之长,“好古而不迷信古人,博学而能取长舍短”。著有《血证论》《中西汇通医经精义》等。 孔伯华( 1885 — 1955 ),幼承家学,研讨古医籍, 解放前( 1934 年)曾与萧龙友先生创办北平国医学院,历时 十五年,毕业生达七百余人,擅长温热病学,喜用石膏。他 认为中医在临床上不仅是单纯的看其局部的病,而且应该照 顾到病人的整体,特别强调“元气”。辨证论治全凭纲要。纲 者:两纲,曰阴、曰阳;要者:六要,曰表、里、寒、热、 虚、实。“两纲六要”,不能平列。在治学方面,首先应熟读 《内经》,参悟经旨, 不泥于古, 抱着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 在诊断方面,脉贵于神,意在匀和。在病机方面,在正气受伤的原因中,他首先强调脾为后天之本,以及脾胃与肝的关系,尤其重视肝脾关系,主张脾胃有病必系肝,肝病必系于脾胃。临证注意脾湿和肝热。在外感温热病方面,认为人体 内的郁热伏气 (久郁之热和潜伏之气) 是感受温热病的主因。他擅用石膏, 是从躁、 渴、喘、呕四处着眼, 在他的著作 《时斋医话》中讲述很详:“诸石膏之疗能,其体重能泻胃火,其气轻能解表肌(解表清热) ,生津液,除烦渴,退热疗斑(皮肤上出的小红点成片就叫斑) ,宣散外感温邪之实热,使从毛孔透出。其性之凉并不寒于其他凉药,但其解热之效,远 较其他凉药而过之。治伤寒之头痛如裂、壮热如火,尤为特效,并能缓脾益气,邪热去,脾得缓而元气回;催通乳汁,阳燥润,孔道滋而涌泉出;又能用于外科,治疗疡之溃烂化腐生肌;用于口腔而治口舌糜烂;胃热肺热之发斑发疹更属 要药。”民间因他善用石膏,有“石膏孔”的称誉。又善用鲜药,如鲜藿香、鲜佩兰、鲜薄荷、鲜藕、鲜荷叶等,取其芳香清轻,清灵通窍,除秽透达。 1929 年汪精卫任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长时, 曾明令废止中医。 这一反动政策,立即激起中医界的极大公愤。各地推出代表 齐集上海进行抗议,成立了“全国医药团体联合会”,进行斗 争。孔伯华先生被推为临时主席,全国舆论支持,使反动当 局不得不收回成命,并被迫同意成立国医馆。 1955 年孔伯 华逝世,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亲任治丧委员会主任,并亲临他的寓所吊唁。 汪逢春( 1884 — 1949 ),擅长治疗时令病及胃肠病,对于湿温病多所阐发, 启迪后学。他的门人冯仰曾医生在 《中医杂志》 1958 年第 8 号中介绍他的医案数例,可见他的学术一斑。现摘要如下: 湿温重症,气郁不得宣畅,以致肠胃秘结不通,用辛香宣化的方法,并佐以通腑之剂。一剂后头痛止而仍昏晕,形寒解而身热未净,斑疹和白囗出现甚多,再以清轻解热,兼通肠胃。三诊身热已退,斑疹渐退,舌苔渐化,胸闷已舒,小溲渐淡,表明湿温化而未净,再以泄化余热,兼治胃肠。他善用大豆卷、香青蒿芳香化湿浊,山桅、丹皮清里热,杏仁、 薏苡仁、 蔻仁宣畅三焦。 枇杷叶、 厚朴、半夏、连翘、芦根、瓜篓皮和胃化痰,散结滞,消胀满,通肠胃,益元散、殊茯 神清心利尿、安神志,如此则湿温得化,余邪得解,善治湿温者,可师可法。 他喜用沉香粉一分、酒军二分、食盐一分,三味同研,以胶囊装好,分两次以药汁送下。这样少量吞服的方法既节约药 材,又发挥疗效。这里所称的一分相当于 0.3 克重,二分不 过 0.6 克,三味加在一起仅有 1.2 克,胶囊不过装二三个, 吞服下去到胃肠中直接发挥作用, 比较汤剂用量小、 收效大。 这种方法是足以取法的。 他热心公益事业,尤注重培养人才,提倡在职教育。 1942 年曾创办国药会馆讲习班,为中医中药界培育人才,虽是短期培训性质,但纠集同道多数是有真才实学的前辈,如霍文 楼。杨叔澄都是主讲教师, 近代名医郭士魁就是当时的学员。 他热心教育事业,提携后进,多所贡献。 施今墨( 1881-1969 ),为中国著名医学家。 字奖生, 祖籍浙江萧山。因其祖父曾在云南和贵州任官,他于 1881 年 3 月 28 日生于贵州贵阳,取名施毓黔。他年幼时,母亲多病,遂立志学医。其舅父李可亭是河南安阳名医,故施今墨 13 岁便随舅父学习中医, 20 岁时已熟习中医理论,开始独立行医。 然而施今墨父施小航认为通过读书踏入仕途才是正道。于是 1902 年就送施今墨进山西大学堂(今山西大学)读大学。 在这所近代新型大学,他不断受到进步思潮的影响

文档评论(0)

明天会更好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