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河泥的散文范文.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捻河泥的散文范文 “人靠桂圆枣子,田靠河泥草子。”我们宁波的老农民都知道 这句谚语,而且奉为金科玉律,代代相传,身体力行。草子就是紫云 英,头年秋天播种,来年春天就可以作为肥料;河泥又是什么呢?这 里就多说几句。 那时的小河是真正的生态河,不象现在那样,不是被污染了, 就是两边砌上整整齐齐的石坎,有的河底还浇上了水泥,看不到鱼虾, 长不出水草,几乎是死水一潭。那时的河,水面浮红菱,水下长绿草; 小鱼跃水面,大鱼藏河底;旗蚌开口笑,螺蛳沿岸乐。那时的小河是 孩子们的乐园,大家在河边钓鱼、钓虾,游泳、戏水;是妈妈姑姑们 的“话吧”,她们在这儿洗碗、洗菜、洗衣服,还在这儿家长里短、 谈天说地。 丰盛的水草老了,枯了,又长出来;鱼虾不断地繁衍子孙,留 下了残骸,排泄出粪便;妈妈姑姑们洗涤下来的菜叶、米泔:这一切 都沉入河底,久而久之就与河底泥土混在了一起,捞上来黝黑发亮, 粘稠粘稠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就会富含氮、磷、钾等等多种有机肥料。 那么如何将河泥取上来呢?那时没有现代化的机械吸泥,也不 会像大跃进时那样用人海战役拦河掏泥;而是由两个人摇着一只河泥 船一夹一夹或一兜一兜地将河泥从河底捞上来倒进船里,再设法壅到 田里做肥料。 我二哥就是一个捻河泥的高手,我还很小的时候,每到下半年 水稻地区农闲时节,他就会找一个人和他搭档去西乡为蓆农 (种蓆草 的农家)捻河泥。他自己是船头,另一个人就是后艄(船头就是捻河 泥的,后艄则是摇船的。分工不同,技术要求和劳动强度也不一样, 所得的报酬当然就不一样)专门的河泥船比一般的田庄船要小得多, 两个壮汉就能扛着过坝。因为去西乡要从江中走,为了节省过坝钱, 他们常常自己把船扛过坝。捻河泥的主要工具是河泥捻,这河泥捻是 用竹片编织而成的,下端宽约二三尺,形成一个口袋状,里外扎有竹 板,在河泥杆的作用下像蚌壳一样能张能合,夹身向上慢慢变胖变窄, 是一个三角形,最上面是编织紧密的圆形夹口,新买来的时候夹口只 能放进一根竹竿,二哥用小火将它慢慢加热变软,硬是将两根竹竿插 了进去,竹竿下端固定在泥夹的下端开口处, 在夹口上方把这两根竹 竿用苎麻绳捆扎三五寸,以免作业时撑坏河泥捻的夹口。竹竿就是宁 波人用作晾杆的那种,很结实很长,粗细以手握着舒服为准,太粗握 不紧,太细不但难以用力,而且双手容易落关(手指发麻)。捻河泥 时双脚成弓箭步站在同一侧船边上, 将河泥捻插入河底,左手紧握竹 竿(俗称扳杆),以船边上的一块硬木为支点向下用力,右手推另一 根竹竿(俗称催杆)让河泥捻紧贴河底张开大口,后艄使劲摇动小船, 带动河泥捻在河底前移,当感到夹里河泥满了时,船头就将河泥捻夹 紧用力上提,河泥捻临近水面,他就顺势一用力,身体一转,满满的 一夹河泥就倒进了小船。(运气好的时候还能带些鱼虾什么的呢)就 这么一夹一夹地捻满一船,一船一船地摇到河泥仓基旁,再一斗一斗 地用掀盘将船里的河泥斛进仓基聚存起来。 在我成为公社社员的时候,生产队几乎已经找不到正宗的河泥 船了,会捻河泥的社员也已是凤毛麟角一一没几个啦! 我们大都不再 是捻河泥,而是拖河泥了。所谓拖河泥用的工具就是拖夹:一条一寸 宽一分厚的铁条围成二尺多长八寸左右宽的框子, 铆焊以后,上面装 上一个活动的铁拉攀,下侧留有一个个小孔,用来连接用麻片缝制的 拖泥袋(拖斗),一条长长的烂稻索(拖索——种田人自己摇制的一 把手粗的稻草绳)一头紧紧扎住泥夹,另一头握在船头的手里,他双 手那么潇洒地一甩,空的河泥夹就飞了出去,落到河泥船的后方;后 艄赶忙摇着船往前移动,沉在河底的泥夹就会将河泥收拾进拖斗里, 等有了手感,船头就双脚站在船的同一边沿,一把一把收起拖索,当 拖夹临近水面时,他一弯腰、一用力顺势提起泥夹,将河泥倒进船舱。 河泥倒进船里以后,一般有两种用途;其一就是直接一担一担 地挑到农地里当做肥料,我们叫它水河泥,比如春季做秧田的时候, 就直接浇到秧坂上,冬季浇在麦地或油菜地里;另一种办法就是将它 聚存起来,那就得搭一个河泥仓基或挖一个万斤坑, 河岸边还要支起 一个河泥斗,船就靠在泥斗的脚下,两个人用掀盘一上一下地往上将 河泥倒进斗里,让它流进仓基或万斤坑。流进仓基的河泥一般会存放 较长时间,等水份慢慢干燥,然后一担一担地挑到油菜地里,行在油 菜的行列间,第一作用是挡寒风,第二是风化以后河泥融入田地就变 成了肥料,而且可以改良土质;送进万斤坑的河泥是一层一层地和野 草、草子混在一起,面上最后封一层厚厚的河泥,让植物与河泥一起 腐烂发酵以提高肥效,到来年春季施到田里作基肥。 捻河泥、拖河泥这活既要有体力,又要有技术,还得有胆量。 两只脚站在又窄又滑的船边上,水进水出的,船儿又在那儿不停地晃 动,别看那么潇洒地一推一提、一掷一拉,作为船头必须胆大心细, 双脚站稳,动作协调,稍一不慎就有

文档评论(0)

yuxiu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