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苏联和俄罗斯的经济发展.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济改革 (1)目标是对外政策为国内经济发展服务,稳定经济,强国富民; (2)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积极推行扩大内需的政策; (3)在降低企业及个人税率的同时,加强税收征管工作; (4)制定颁布了各种法典和法律,逐步整顿与完善了市场经济秩序; (5)政局趋向稳定。 俄罗斯地图 俄羅斯自然資源潛力 1999年俄罗斯工人生活状况与上年相比 货币工 资下降 实际工 资下降 失业率 贫困线 以下 俄罗斯99年工人生活状况 俄 罗 斯 经 济 情 况 示 意 图 1993 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87.3% 83.1% ?79.6% 100% 1992年俄罗斯国民生产水平下降了20%,通货膨胀率达875%。1993年国民生产总值下17%,通货膨胀率高达900%。 以上材料根据金重远著《20世纪的世界—百年历史回溯》整理 通货膨胀率(%) 年 苏联解体的原因 (1)个人专断和缺乏法制的政治制度,使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受到严重扭曲和破坏,从而失去了对政权的信心和信任; (2)长期的指令性计划体制造成了过分集权和经济效率低下,使经济失去动力和活力,使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得不到应有的改善; (3)苏联长期实行的大民族沙文主义,导致了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离心倾向,最终走向国家分裂; (4)在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内涵和标准是什么等问题,在苏联一直没有得到正确认识和解决。 * 1917年11月7日,俄国人民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俄国进入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纪元。俄国,虽然工业已有相当基础并形成了垄断资本,但远远落后于美、英、法等国家,并且是个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从1917年底开始,政府陆续通过法令对银行、大工业企业、运输业、对外贸易实行了国有化,在1918年中,国家已将全部银行、运输业、对外贸易和3/4 的工业资本掌握在政府手里。经济上国家垄断化,交易上实物化,分配上平均化,生活上供给化,实行义务劳动制,政治上集权化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应付战争(国内外两股敌对势力的夹击,英、法、日、德、美等14个国家不宣而战,从四面八方将军队开进俄国,对俄国革命进行武装干涉,很快占领了俄国3/4的国土)的特殊产物,具有战时经济管制的性质。 这种以共产主义作旗帜的军事体制,从应付战争的角度来说,有效地集中、调动和使用了全国的人力、物力,对保证国内战争的胜利起了巨大作用。 * 1、企业的具体经营活动听从国家的指令性计划指挥。2、国家机关代表整个国家行使经济管理的权力,企业仅仅是国家的附属物3因为长期性认识不足: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势不两立,而且认为商品经济也与社会主义格格不入。忽视各种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行政干预管理整个国民经济。评价:对推动苏联国有经济的发展、国家工业化的加速实现、对抵制西方国家的封锁禁运和实现自力更生,特别是卫国战争的胜利,都起了积极作用。但扼制了经济的动力和活力,人们的生活及生产均受到了束缚和限制,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发挥;形成一种高消耗、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经济效益难以提高;几乎单一的所有制形式同生产力发展不平衡所要求建立的多层次经济结构相矛盾。 * 赫鲁晓夫改革,是对传统的苏联政治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的一次大胆探索和尝试。赫鲁晓夫的胆识和勇气是值得称赞的,他开创的在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之风更是应该肯定的,他的一些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他无视改革的理论指导作用,也不进行改革总体设计和改革措施的试验,采取盲动的反复无常的政策和措施,注定其改革必然失败。 * 推行“新经济体制” *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并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既没有触及所有制问题的改革,没能动摇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也没有改变以优先发展军事工业为核心的重工业路线。 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三者之间的矛盾并未得到重大调整;产业结构中工农、轻、重的比例关系并未得到重大改善,消费品质量低劣、食品供应短缺现象依然存在;整个经济以增加投资为主要动力的粗放式经营的状态并未得到根本改变。 * 以企业为基本环节,企业将从单纯的计划执行者变成相对独立的、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脱离了对上级部门的依附关系;经济体制改革使苏联陷入了改革与发展的双重困境之中。其主要表现有:(1)在苏联历史上首次出现了经济负增长;(2)重要产品减产、商品奇缺,市场供求严重失调;(3)财政状况恶化。 * 1991年8月19日,以副总统亚纳耶夫、总理帕夫洛夫、国防会议第一副主席巴克拉诺夫为首的8位领导人宣布成立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表告苏联人民书,声称“国

文档评论(0)

anm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