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侯苏钟(一套14件).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晋侯苏钟 (一套 14 件) 晋侯苏钟 (一套 14 件) 晋侯苏钟 (一套 14 件 ) 青铜编钟,记录着我国青铜时代的文明。青铜器是中国历史文物最重要的门类之一。编钟为古代成组的青铜打击乐器,将成系列的铜甬钟或铜钮钟悬挂在木架上,用木槌击奏 出动听的乐曲。 各时代钟的形制大小不一, 枚数也不尽相同。 制造年代 西周厉王(公元前 9 世纪中叶)年间。这组编钟共 16 件,其中的 14 件于 1992 年由上海博物馆从香港一个古玩肆 购回,后山西晋侯墓考古发掘出土了残存的 2 件小编钟,形 制与 14 件晋侯苏钟相同,大小和文字完全可以连缀起来, 证实上博从香港抢救回归的 14 件钟与此次发掘出土的 2 件 钟原出同墓,此套完整的编钟数目应是 16 件。现藏地:上 海博物馆。 流失背景 位于曲村—天马遗址中心位置的晋侯墓地,发现于上世 纪 90 年代。当时,少数不法之徒心怀贪婪的邪念,默颂着 #8220; 要想富,盗古墓,一夜变成万元户 #8221; 的歪门致 富经,昼伏夜出,四处搜寻、盗挖古墓。一时间,探孔遍野皆是,盗洞随处可见,多少古墓惨遭洗劫,有志之士无不扼腕叹息、痛心不已。 曲折经历 在山西省侯马市曲沃县所属地区有一个叫作曲村的小村庄。上世纪 90 年代以前,这座小村庄一直默默无闻。谁也没有想到,九代 19 位晋侯及其夫人已在这个小村庄的地下沉睡了 2000 多年。如今, 19 座晋侯及其夫人墓的发现,证实了两千年前这里曾是晋国最早的都城。 晋侯苏编钟 目前这个墓地还没有完全弄清楚,还要继续发掘。但仅就我们已发现的,这些晋侯及其夫人的墓葬出土的青铜器的铭文上,都有着晋侯的名字,而这些晋侯的名字和《史记》晋世家列出来的晋侯名字,有的可以对应起来。据古书 记载,苏是晋国的第八位王侯,史称晋献侯。他英勇善战, 深得周王的赏识。在编钟里苏详细地记载了几千年前那场战 役的始末,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然而,当考古学家小心翼翼地揭开这些墓葬时,却发现 已经有八座晋侯墓被盗,残余物凌乱地散在墓底。在考古学 家痛惜这些失落的珍宝时,这座不起眼的小村庄却迅速地 #8220; 著名 #8221; 起来,不少文物走私者闻风而至,以高 价收购这些被盗的珍贵文物,而这座村庄也因而迅速致富, 被人称为 #8220; 小香港 #8221; 。在某位晋侯的墓地中随葬有一组精美的编钟,共有 16 件,可惜其中的一部分在正式的考古发掘之前,就被盗墓贼窃走,流落香港。 北大一位老教授回忆说,当时他们真是提着脑袋在考古。当地的盗墓贼配备的不是洛阳铲这种传统工具,他们装备的是冲锋枪、炸药和越野车,坚固一些的墓室都是被炸药炸开的。他回到北大以后,同事们都劝他不要再去了,以免把命搭上。在盗匪横行的战乱年代出现这种情况也许我们还会理解,可我们的考古人员遇到这批盗墓贼的时候只是十年前,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那时当地的政府已经腐败到了什么程度。直到前几年,侯马市抓捕了一批盗墓分子,枪毙了几个,当地的一些政府官员也与此案牵连被处理,才总算有所好转。 在香港漂泊几年后,国宝胜利回归,这要归功于一个人 ——马承源,上海博物馆馆长,他在上海博物馆工作近半个世纪,担任馆长达 14 年之久。由于家庭的熏陶,马承源从小就对青铜器、古文字有着特别的爱好。早年,他在大夏大学读书,学的是历史。共和国成立以后,他进入了上海博物馆。自此,他同我国的文物特别是青铜器结下了不解之缘。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马承源和他的同事到处征集文 物。一次,来到上海冶炼厂堆积的破铜烂铁场地,发现一件甑与釜相连的器物,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件难得的青铜器。 经过他的研究, 这是一件汉代的蒸馏器, 它不仅可以蒸馏酒,还可以提取花露或蒸取某种药物的有效成分。这表明在公元 世纪左右,中国已经掌握了蒸馏技术。在长年的实践中, 马承源练就了一双鉴定文物的 #8220; 火眼金睛 #8221; ,不 知为国家抢救了多少文物!单是在香港,经过他手的就有包 括青铜器、石刻雕塑、玉器、印章、陶瓷等 300 多件珍贵文 物,其中有晋侯苏鼎、晋侯苏编钟等。 在香港有一条古玩街,马承源每一次到香港,都要逛古 玩街。一次,他在美国好友范季融先生陪同下来到古玩街, 在一家小店橱窗里看到一只鼎, 不觉眼睛一亮。 取出来一看, 虽然表面土锈甚多,但从锈迹斑斑的铭文中, #8220; 晋侯 #8221; 二字依稀可辨。上博馆藏的青铜宝鼎也有不少,但 眼前的这一件可不是一般的东西,他反复地观看,似乎有点 爱不释手。 但当时马承源身上的港币已不多了, 范先生见状, 料定这是一件非同一般的文物,就讯问店主美国信用卡是否 可用,在划卡成功后就将此鼎买下,随手交给马承源,捐给 上海博物馆了。他们回到上海,经过清洗去锈,鼎身现出了 43 字铭文。这件西周中期 (

文档评论(0)

150****223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