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的著术动机探因.docVIP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的著术动机探因.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的著术动机探因 [摘要]代表清代文字学成就的《说文解字》研究在清代学术中具有重要地位,而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是最值得称道的一部。段玉裁将《说文解字》作为自己的学术研究对象,主要有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一是清代学术斗争的需要,一是为了实现其师戴震的宏愿。 [关键词] 段玉栽《说文解字》著述 动机 文字学研究是清代汉学的最主要成就。有清一代研究《说文解字》的著作有一百多种,其中最著名的是《说文》四大家(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和王筠的《说文释例》、《说文句读》。)而在这四大家中,出现最早,成就最高的当属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 段玉裁(1735—1815),字若膺,号茂堂,江苏金坛人,乾隆举人;早年师事戴震,是乾嘉学派的著名学者,杰出的文字训诂学家。其一生著述甚多,共计三十多种,其中《说文解字注》是其代表作。《说文解字注》的注疏工作始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直到嘉庆十二年(1807)才最终写成,前后历时三十余年。关于其作《说文解字注》的动机,根据其自述,是由于“向来治《说文解字》者不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但是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觉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在这部倾注作者三十余年心血而成的著作背后,蕴涵着更深层次的动机。了解这些创作的动机,有利于我们真正了解这部著作的价值。 一、《说文解字注》创作的客观原因是当时学术斗争的需要 段玉裁作《说文解字注》的客观动机是当时学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清代汉宋学术斗争的需要。清代学术,一开始就具有迥异的特点。这是由于入主中原的满清王朝,是一个有别与中国主流民族汉族的少数民族,这对于长期接受儒家熏陶的汉族知识分子是一个不能接受的事实。因此,在满清入关以后,很多知识分子采取了武装反抗的措施,当武装反抗失败以后,他们又普遍的采取了不合作的态度。他们潜心于学术,将学术作为寄托自己抱负的载体。这些主张经世致用的知识分子,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将明朝灭亡的原因归结于明朝后期流于空谈的学风,主张走一种务实的学术道路,并对这种浮糜的学风进行了批判。因此清代的学术一开始就潜伏着一股反传统的潮流,这种传统与反传统的学术对立,势必要引起对立双方的斗争。 所谓的传统学术,是受到统治者提倡的已经控制中国思想界几百年的“宋明理学”,学术界一般称之为宋学。所谓反传统的学术是指习惯上称之为“汉学”的考据之学。当然汉学、宋学之分野,并不是一开始就经纬分明,而是一路演化,到乾嘉时期才最终形成的。正如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凡例》中所说:“自汉京以后,垂两千年……要其归宿,则不过汉学、宋学两家。”其后的江藩又连续写出了《国朝汉学师承记》和《国朝宋学渊源记》二书,将清代学术斩划为两大流派。这两大流派的争讼焦点,主要集中在经书解读方法问题上。正如江藩在《国朝汉学师承记》中所言:“藩绾发读书,授经于吴郡通儒余古农、同宗艮庭二先生,明象数制度之原,声音训诂之学。乃知经术一坏于东西晋之清谈,再坏于南北宋之道学。元、明以来,此道益晦。至本朝,三惠之学,盛于吴中:江永、戴震诸君,继起于歙。从此汉学昌明,千载沉霾,一朝复旦。”所以清代学人所谓的汉学宗旨主要是“尊崇汉儒,不废古训”的声音训诂之学。而在汉学学者眼中,作为其对立面而进行批评的宋学是一种空谈性命义理的歪理邪说。“宋初,承唐之弊,而邪说诡言,乱经非圣,殆有甚焉。如欧阳修之《诗》,孙明复之《春秋》,王安石之《新义》是也。至于濂、洛、关、闽之学,不究礼乐之源,独标性命之旨。义疏诸书,束置高阁,视如糟粕,弃等弁髦。盖率履则有余,考镜则不足也。”由于清代汉学学者认为宋学由于乱经非圣而非正学,考镜不足而“空疏不学”。这就说明清代汉学家认为他们所从事的研究才是真正的经学,他们对经学的解读才是真正的圣人之意。他们只所以这么自信,就在于他们解经的方法上异于“宋学”。可见清代考据学的出现与发展是学术自身发展的结果。而清代《说文解字》研究的兴盛,正是这一学术斗争的需要。梁启超先生说“《说文》这部书,清以前的人,并不十分作兴他……康熙一朝经学家渐多,但对于《说文》也并没有人十分理会。乾隆中叶,惠定宇著《读说文记》十五卷。实清儒《说文》专书之首。而江慎修戴东原往复讨论六书甚详尽。东原对于这部书。从个六七岁便用功起,虽没有著作,然传授他弟子段茂堂,自是《说文》风起水涌,占了清学界最主要的位置。”由此可见,《说文解字》研究的兴起和繁荣是与乾嘉汉学的形成相表里的,是乾嘉学派反对宋学的有力武器,它的出现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而绝非偶然。 那么,清代汉学学者为什么要以文字音韵作为自己的斗争工具呢?这是因为汉学学者既然认为宋儒的义理之学是歪曲了经术,曲解了圣人之本义。

文档评论(0)

w132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