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说明:
本课件由赵珍东老师制作,参考了很多网络资源和同行的课件资料,只能作为交流内部交流学习用。
本部分课件不是书的配套PPT,凡是正规的出版配套的课件,图片和类似的图形图片必须是原始的,必须是自己拍照!此 PPT 仅供交流使用!
;主讲教师简介;主讲教师简介; 实用方剂与中成药总论;药有个性之专长
方有合群之妙用 ;方剂与中成药的发展;【方剂】;【中成药】;取材 中药饮片 天然植物
动物
矿物
中医药理论指导
中医临床实践基础
当代制剂工艺的应用;天然植物、动物药;;方剂及中成药发展概况;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全面反应了战国时期的方剂学成就,书中大多是外科、皮肤科方,其次是若干内科、儿科及妇科方。每病治疗方剂少则一两首,多则几十首,总数有283首,以内服及外用方剂为主,???有一些祝由方,说明当时医巫未分离。书上记载比较完整的189方中,单味药方达110方,组成药物最多的医方也仅7味,显示了方剂的组成是经过了单味药的应用阶段,然后在此基础上增加药物组成复方的历史过程。方中药物以酒、醋、猪脂应用频率最高,其次是姜、桂等辛热药物,剧毒药如水银、信石、藜芦等亦有应用。
;2.《黄帝内经》;3.《伤寒杂病论》 ;4.《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孙思邈;6.《普济方》 ;1.《中医方剂大辞典 》; 陈李济
明万历年间创建,距今405年,是我国最早的药厂。
商标“杏和堂”系同治皇帝钦赐;“追风苏合丸”、“陈皮”为贡品。
“陈李济”的蜡丸是广药的代名词。; 佛山冯了性
创制于明朝中叶的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行销至今已有380多年。
抱龙丸(散),梁仲弘始创于1573年,距今有400多年历史,是佛山中成药的始祖。
创制于清朝的“李众胜堂”保济丸行销亦有100多年。;敬修堂(1790);广东中成药品种; 第二节 方剂与治法;方剂是临床辨证论治的产物;
方剂的产生都是以辨证为依据的;
方剂是针对具体病证作出的针对性治疗的方案。; 一、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法随证立”、“方从法出,以法统方” ;一、治法是指导临证应用成方或组创新方的依据; “八法”的概念:“八法”为清代医家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中所归纳出来的八种治疗大法。其谓:“论治病之方,则有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八法”; 是通过发汗解表,宣肺散邪等作用,使在表之
六淫邪气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适用于外感表证、
麻疹初起、疮疡初起以及水肿、痢疾、疟疾而见恶寒
发热,头痛身疼等表证者。; 是通过涌吐的作用,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
涎、宿食以及毒物等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适用于中风
痰壅、宿食壅阻胃脘、毒物尚在胃中、痰涎壅盛的癫狂、
喉痹,以及干霍乱吐泻不得等,属于病情急迫而又急需吐
出之证。 ; 是通过荡涤肠胃、排出粪便、攻逐水饮等的作用,
使停留在肠胃的有形积滞,以及留滞体内的水饮邪气
从下而去的一种治法。适用于燥屎内结、冷积不化、
瘀血内停、宿食不消、结痰停饮以及虫积等。; 是通过和解与调和的作用,使半表半里之邪,
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种方治
法。适用于邪犯少阳、肝脾不和、寒热错杂、表里同
病等。;清法
是通过清热、泻火、凉血等作用,
使在里之热邪得以解除的一
种治法。适应于热证、火证、
热盛成毒以及虚热等证。;温法
是通过温里祛寒的方法,使在里
之寒邪得以消散的一种方法。适
用于脏腑的陈寒痼冷,寒饮内停,
寒湿不化,以及阳气衰微之证。;消法
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
利水,以及驱虫的作用,使气、血、
痰、湿、水、虫等所结成的有形之
邪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 是通过滋补温养以恢复人体正气,治疗虚
证的一种方法。虚证有气、血、阴、阳之分,
所以补法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以及气血
双补、阴阳双补、补心、补肝、补肺、 脾、补
肾、滋补肝肾、补脾养心等。
;二、代表性的方剂分类法:古有“七方”说、病证分类、主方分类、治法分类等。
1.七方:源于《内经》,始见于成无己《伤寒明理论·药方论》序中指出:“制方之用,大、小、缓、急、奇、偶、复七方是也。”
2.十剂:源于北齐徐之才之《药对》,始见于成无己《伤寒明理·药方论》序中指出:“制方之体,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剂是也”。 ;1、七方说 ;大方——指药味多或用量大,治疗邪气正盛的方剂
小方——指药味少或用量小,治疗邪气轻浅的方剂。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