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化物中毒机理及案例分析.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氰 化 物 中 毒 机 理 及 案 例 分 析 化学结构中含有氰根( CN-)的化合物均属于氰化物。一般将其 无机化合物归为氰类,有机化合物归为腈类。 氢氰酸, HCN-,别名氰化氢,是一种具有苦杏仁特殊气味的无 色液体。易溶于水、酒精和乙醚。易在空气中均匀弥散,在空气中 可燃烧。氰化氢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 5.6~12.8%时,具有爆炸性。氰 化氢为气体,其水溶液称氢氰酸。氢氰酸属于剧毒类。其主要应用 于电镀业(镀铜、镀金、镀银)、采矿业(提取金银)、船舱、仓库 的烟熏灭鼠,制造各种树脂单体如丙烯酸树酯、甲基丙烯酸树酯等 行业,此外也可在制备氰化物的生产过程中接触到本物质。 氰化物的毒性主要由其在体内释放的氰根而引起。氰根离子在 体内能很快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三价铁离子结合,抑制该酶活性, 使组织不能利用氧。氰化物对人体的危害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影响 两方面。氰化物所致的急性中毒分为轻、中、重三级。轻度中毒表 现为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有苦杏仁味,口唇及咽部麻木,继而 可 出现恶心、呕吐、震颤等;中度中毒表现为叹息样呼吸,皮肤、 粘膜常呈鲜红色,其他症状加重;重度中毒表现为意识丧失,出现 强直性和阵发性抽搐,直至角弓反张,血压下降,尿、便失禁,常 伴发脑水肿和呼吸衰竭。 氢氰酸对人体的慢性影响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症,如头晕、头 痛、乏力、胸部压迫感、肌肉疼痛、腹痛等,并可有眼和上呼吸道 刺激症状。皮肤长期接触后,可引起皮疹,表现为斑疹、丘疹,极 痒。 在某些镀铜、镀镍工艺中可采用无氰电镀。凡发生氰化氢的工 序,应严加密闭,或放在隔离室内局部排风,室内保持负压,防止 有毒气体逸出。在进入用氢氰酸烟熏过的仓库时,必须事先通风, 并戴隔离式防毒面具方可入内。 实例 1 1983 年 12 月 22 日下午 7 时,上海某化工厂电焊工李 某(男、 21 岁)在该厂丙酮氰醇车间对堵塞的管道进行切割时,不 慎管内余存的氢氰酸逸出,李某由此而吸入氰化氢气体,致头晕、 乏力,进而呼吸困难、意识丧失,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经厂内初 步急救后送市有关职防专业机构救治,诊断为急性氢氰酸中毒,经 较长时间的住院治疗后才渐趋康复。 原因分析:该厂为氰化物化工产品专业生产厂,理应有一套严 密的安全操作规程和严格的防护保障,全体职工更要人人了解氰化 物的剧毒性及每天踏进厂区就应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清醒地感 到氰化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稍有不慎则生命攸关。但该厂由于 管理疏漏,当年仅丙酮氰醇车间就曾二次发生过氢氰酸 2 人中毒事 故。而此次系切割作业前未将管道内氢氰酸残液排尽,并尚未确信 已达到万无一失情况下就冒险操作,这是本次中毒事故的直接原因, 操作者不佩带防毒面具作业更是属于严重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违规 行为。 实例 2 1992 年 7 月 27 日上午 10 时左右,上海某化工厂二车 间丙酮氰醇工段氢氰酸管道发生堵塞,该工段长周某即进行检修, 在排除故障过程时,周某发现已拆下考克的氢氰酸管道有轻微滴漏, 即赶到四层平台本想关闭滴漏管道的考克,却匆忙中误将氢氰酸储 槽总考克打开了,造成槽内 60 公斤氢氰酸外漏,在呼叫撤离过程中, 处于下风向的其他工段的部分职工来不及逃离,吸入了大量氰化氢 气体,导致 4 人发生急性氢氰酸中毒,其中 1 人急性氢氰酸中毒伴脑 外伤死亡。现场氰化氢浓度测定结果 5.2mg/m3、60 mg/m3,分别超 过国家卫生标准 16.3 倍、 59 倍。 事故原因主要是:周某违反操作制度,误将氢氰酸储槽总考克 开关打开,使大量氢氰酸外漏,现场又无隔离和良好的通排风措施, 部分工人来不及逃离以致引起中毒。厂方应加强安全生产制度教育, 对从事有毒作业的设备进行检修应设相应的卫生防护设施,现场需 要有专职的安全卫生监护,以防不测。 实例 3 某乡镇企业化工厂苯海因工段在建设施工阶段未经卫生 部门预防性卫生审核,该厂生产设备也未经有关技术部门鉴定,就

文档评论(0)

171****92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