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行业 高等院校生物化学笔记.pdfVIP

生物科技行业 高等院校生物化学笔记.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物科技行业 高等院校生物化学笔记 高等院校生物化学笔记 一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 1. 【教学内容与学时】第1讲:1–2学时;序论1学时,单糖1学时; 2.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生物化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掌握单糖的结构和性 质。 3. 【教学重点与难点】生物化学的概念、单糖的立体结构、单糖的颜色反应。 绪论一、生物化学的概念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化学本质的学科。生物化学就是生命的化学。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的化学分子构成,分子结构、性质、功能及其在体内代谢过程的学科。——代 谢包括物质和能量两方面。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的化学组成和化学变化的,所以生物化学也可以分作两大部分内容:①化学组成部 分,也称为静态生物化学,主要探讨构成生物体的分子类型、分子结构、化学性质及生物功能;②化学 变化部分,讨论的是生物体内的化学分子之间如何进行转化,即研究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以及这些反 应发生的部位和反应机理,以及伴随这些反应所产生的能量变化。 简单讲——生物化学就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中的化学变化。 生命的本质倒底是什么?说起来很简单,但严格定义又困难。 二、生物化学的发展史 生物化学的研究始于18世纪下半叶,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20世纪初。 1629年荷兰人海尔蒙特进行了柳枝试验,100磅土,2磅重柳枝,只浇水,5年后土和柳枝共重169磅,土 减少了二两,论文发表于1648年(死后2年)。 1775年拉瓦锡进行定量试验,证明呼吸过程和化学氧化是相同的。并推测呼吸形成的CO2也是由于吸入了 氧气,与体内的有机物结合并氧化为CO2 ,从而将呼吸氧化与燃烧联系在一起。 1783年拉瓦锡和拉普拉斯在法国科学院院报发表论文,提出动物热理论——呼吸相当于不发光的燃烧。 并测定了释放CO2和释热的关系。现在一般把这一年称为生化开始年。并把拉瓦锡称为生物化学之父。 但在这同一时期的开拓者还有普利斯特列和舍勒(Scheele ),前者发现了光合现象;后者在1770年发现 了洒石酸,之后又从膀胱结石中分离出尿酸,并对苹果酸、柠檬酸,甘油等进行了大量研究。舍勒是瑞 典人,学徒工出身,非常热爱化学,最后成为化学家。 进入十九世纪,科学发展大大加快,成就不断涌现,例如: 1828年维勒(李比西的学生)人工合成了第一个有机物——尿素,证明有机物可以人造。 1838年施来登与施旺发表细胞学说。(在1839年)细胞是有机体,整个动物和植物乃是细胞的集合体。 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在动植物体内。这一学说把植物和动物统一起来。 *1842年李比西(德国人)在《有机化学在生理学与病理学上的应用》一书中首次提出新陈代谢一词。 *1860年巴斯德又对洒精发酵进行了研究——首次提出发酵是由酵母菌或细菌引起的,此研究为后来的糖 代谢和呼吸作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1871年米切尔(Miescher霍佩的学生-瑞典人)发表文章分离出核素,即DNA 。当时年仅24岁,是首次从 脓细胞中分离出脱氧核糖核蛋白。实际分离在1868年完成,论文在1871年发表。 1877年德国生理学家——医生霍佩·赛勒,首次提出生物化学一词Biochemie ,英文为Biochemistry 。并 且首次提出蛋白质一词。 1897年Buchner用酵母无细胞提取液发酵成功,证明酶的存在。许多人开始提取酶,但都未成功。 二十世纪初,在维生素、激素、酶的研究方面发展较快。 1902年艾贝尔(Abel美国人)在德国学习七年,1903年制成肾上腺素晶体;后来又在1926年制成胰岛素 晶体。 1905年Knoop提出了脂肪酸的b-氧化作用。同年Starling提出激素(Hormere )一词。 1907年霍克(池延登的学生,美国人)发表《实验生理化学》一书,实际上就是生物化学的前身。这就 标志着生物化学已经形成,已经从生理学中独立出来。 1911年波兰科学家Funk结晶出抗神经炎维生素,并命名为Vitamine ,意为生命的胺,实际是复合维生素 B 。 1913年米利切斯和曼顿研究了酶的动力学提出了米曼方程。同年Wilstatter和Stoll分离出了叶绿素。 1930年Northrop分离出胃蛋白酶,并证明是蛋白质。 1933年Krebs和Henselen发现尿素循环;同年Embdem和Meyerhof初步完成了糖酵解途径的中间产物研究。 提出了糖酵解途径。 1937年Krebs提出了三羧酸循环的假说;同年Lohmann和Selitser证明硫胺素是丙酮酸羧化酶辅基的组成 成分;在此期间Kalcker及B

文档评论(0)

ma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