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菌属clostridium的检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梭菌属Clostridium 的检验 ? 该属细菌多数严格厌氧,革兰氏染色阳性,形成芽孢, 芽孢直径往往比菌体粗,使菌体膨胀成梭状,但并非梭 菌属的细菌均为梭状,如破伤风梭菌,芽孢位于菌体顶 端,菌体呈鼓槌状。 ? 该属细菌能产生多种外毒素和侵袭性酶, 致病性强,包 括产气荚膜梭菌、腐败梭菌、诺维梭菌、肉毒梭菌和破 伤风梭菌等。 一、产气荚膜梭菌(Cl. Perfri nge ns ) 旧名魏氏梭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 —定条件下,可引起多种严重疾患,局部组织出现坏死、 水肿、产气。 是引起食源性胃肠炎最常见的病原之一, 可引起典型的 食物中毒暴发。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疾病为魏氏梭菌 中毒。 1、形态及染色特征 革兰氏阳性粗大梭菌,3-4 X 1-1.5卩m单独或成双排列, 有时成短链。芽胞卵圆形,宽度不比菌体大,位于中央或 末端。 培养时芽胞少见,须在无糖培养基中才能生成芽胞。 在脓汁、坏死组织或感染动物脏器涂片可见明显荚膜,无 鞭毛,不能运动。 2、培养特性 本菌虽属厌氧性细菌,但对厌氧程度的要求并不太严。 厌氧程度不如破伤风梭菌要求高。 在普通培养基上能生长,若加葡萄糖、血液,则生长更 好。生长适宜温度为 37?47 C ,多认为43?47 C为最宜本 菌生长温度。繁殖速度极快,在适宜条件下增代时间仅 8min,可利用高温快速培养法对本菌进行选择分离 ,如在 45 C下,每培养3~4h传种1次,即可较易获得纯培养。 2、培养特性 血液琼脂平板:菌落较大、灰白色、不透明,边缘呈 锯齿状,多数菌株有双层溶血环,内环是 B毒素的作用, 而外环不完全溶血是 a毒素所致。 疱肉培养基:肉渣不被消化,有时呈肉红色。 牛乳培养基:分解乳糖产酸,使酪蛋白凝固,同时 生成大量气体,将凝固的酪蛋白冲成海棉状碎块。管内气 体常将覆盖在液体上的凡士林层向上推挤,这种现象称为 “暴烈发酵”,是本菌的特点之一,主要鉴别的指标。 在乳糖、牛奶、卵黄琼脂平板上培养的菌落周围出现乳光 浑浊带。 血平板上,多数菌株有双层溶血环,内环完全溶血,外 环不完全溶血。 3、生化特性 能分解多种糖类,发酵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 蔗糖,产酸产气。 分解水杨苷不稳定,不发酵甘露糖 ; 能液化明胶,还原硝酸盐,产生硫化氢; 不产生吲哚,不能消化已凝固的蛋白质和血清。 产生卵磷脂酶(磷酸酶C)分解卵磷脂为磷酰胆碱与非水 溶性甘油二酸酯。上述卵黄琼脂平板菌落周围出现的乳 光浑浊带即属本反应。 由于发酵乳糖菌落周围的培养基颜色发生变化 (中性红 指示剂呈粉红色),不消化牛奶,不分解游离脂肪,菌落周 围不出现透明环及虹彩层。 4、致病因子与致病性 产气荚膜梭菌既能产生强烈的外毒素, 又有多种侵袭性 酶,并有荚膜,构成其强大的侵袭力,引起感染性疾病。 毒素的毒性虽不如肉毒毒素和破伤风毒素强,但种类 多,有12种外毒素(口3丫$ £ n B I k入yv )和具有 毒性作用的多种侵袭性酶(卵磷脂酶、纤维蛋白酶、透明 质酸酶、胶原酶和 DNA酶),构成强大的侵袭力。 在各种毒素和酶中,以a毒素最为重要,a毒素是一 种卵磷脂酶,能分解卵磷脂,损伤多种细胞的细胞膜, 引起溶血、组织坏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使血管通透 性增高,造成水肿。 e毒素有溶血和破坏白细胞的作用, 胶原酶能分解肌肉 和皮下的胶原组织,使组织崩解,透明质酸酶能分解细 胞间质透明质酸,有利于病变扩散。 本菌能由消化道或创伤侵入机体内, 引起人类和动物的 多种疾病,其中最重要的是气性坏疽。 根据细菌产生外毒素的种类差别,可将产气荚膜梭菌分 成 A、B、C、D E、F 6 个型: A型:人气性坏疽和食物中毒; B型:羔羊痢疾; C型:绵羊猝死,人坏死性肠炎 D型:牛肠毒血症; E型:犊牛、羔羊肠毒血症。 5、微生物学诊断 直接涂片镜检:G+大杆菌,并有荚膜; 分离培养:接种血平板,有双层溶血环 ; 纯培养:引起牛奶暴烈发酵; ⑷ 动物试验:小鼠、家兔或鸽,出现“泡沫肝”; (5)肠毒素检查:取回肠内容物,加适量灭菌生理盐水稀 释,经离心沉淀后取上清液分成两份,一份不加热,一份 加热,分别静脉注射家兔或小鼠。如有毒素存在,不加热 组动物常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死亡, 而加热组动物不死亡。 二、肉毒梭菌(Cl. botulinum ) 肉毒梭菌是厌氧芽孢杆菌属成员,为严格厌氧菌,是一 种腐物寄生菌。 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遍布于土壤、江、河、湖、海、 沉积物等中,水果、蔬菜、畜、禽、鱼制品中亦可发现 , 偶尔见于动物粪便中。 一般认为土壤是肉毒梭菌的主要来源。 污染食品主要存在于密闭比较好的包装食品中 ,在厌氧 条件下,产生极其强烈的肉毒毒素。 其毒性作用是目前已知化学毒物和生物毒素中的最为 强烈的一种,比氰化钾的毒力还大 10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