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刘禹锡初探中晚唐诗歌特点.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刘禹锡初探中唐政治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09小教中文班 车莉莉 50 号 0935010114 【摘要】:作为中唐时期著名诗人、思想家和政治家的刘禹锡,他的一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 联。为中兴衰落的大唐帝国,刘禹锡参与了著名的永贞革新, 倡导新政。他的大量的诗歌作 品都创作于贬谪时期, 既是其坚持革新思想和傲岸不屈人格的生动写照, 又是中唐社会以及 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的缩影,从而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关键词】:中唐政治、刘禹锡、永贞革新、政治讽刺诗、咏史怀古诗、风土民情诗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有: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从初唐的四杰,到盛唐的 李白、杜甫等人, 我们都可以看出政治直接影响着诗人的创作心境, 从而影响诗人的写作风 格。在经历了安史之乱这一政治大地震之后, 唐朝政治开始由盛转衰, 诗坛也呈现出与盛唐 时期截然不同的景象。 与安史之乱期间相比,中唐时,虽然时局得到相对的稳定,但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 党之争, 以及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 使社会陷于严重的无法摆脱的危机之中。 盛唐那积极浪 漫的热情和理想退潮了, 严峻、 冷酷的现实使诗人们不得不倾向冷静的观察与思考, 所以诗 歌表现的内容转向了现实和社会。到了贞元元和年间,士人渴望中兴,在政治革新的同时, 诗坛上也出现了革新风气, 诗歌创作由此又出现了一个高潮, 在诗坛形成了两大流派, 韩孟、 元白两大诗派。 这些中唐诗人在盛唐诗的高水平上, 在盛极难继的局面中, 以他们的革新精 神和创新勇气, 又开拓出了一片诗歌新天地, 形成了唐诗创作的第二个高潮。 刘禹锡也是盛 唐时期的一名著名诗人, 但是因他个人的政治经历的不同, 他又与韩孟、 元白两大诗派有所 差异。 因此,本文将从刘禹锡仕途变迁, 分析中唐政治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重点分析他在 贬谪时期的多种诗歌题材。 刘禹锡(公元 772-842 年),字梦得,晚年任太子宾客,所以又称刘宾客。他是中唐时 期著名的诗人, 和柳宗元一起并称刘柳。 曾任监察御史, 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 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刘禹锡一生多次被贬,几起几落,他个人的遭际与唐 帝国的命运息息相关,他的文学创作活动始终伴随着中唐政治的变迁。 永贞元年( 805 年),德宗死,顺宗李诵即位, 开始了中唐时期最重要的政治改革。早 在李诵当太子的时候,就因受王叔文、王伓的影响,对中唐社会现实有一定的认识,并有志 革新。深得李诵信任的二王也知人善任,将韦执谊、韩晔、韩泰、陈谏、凌准、程异、柳宗 元、刘禹锡等人团结一起,形成了一股政治力量。刘禹锡尤其被赏识,委以重任。刘禹锡也 极想有所作为,满怀信心,准备迎接挑战,他当时的决心在《和武中丞秋日寄怀简诸僚故》 “感时江海思, 报国松筠心”中就已经表达出来了。顺宗抱病继位后, 立即在王叔文等人的 辅佐下,刷新政治, 进行了一系列重要改革, 给腐朽、昏暗的中唐政治划出了一线呈现朝气 的希望,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永贞革新。 革新运动开始后, 刘禹锡即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其中, 对政治前途充满信心和展 望,诗人这时的心情我们从他的《春日退朝》 中可见一斑: “紫陌夜来雨,南山朝下看。 戟枝迎日动,阁影助松寒。瑞气卷绡彀,游光泛波澜。御沟新柳色,处处拂归鞍。 ”一场新 雨后的艳阳春光以及沐浴在祥瑞之气中的庄严的宫殿,象征着永贞革新伊始崭新的政治气 象,抒发了作者激动而喜悦的心情。 但是, 这次革新运动,由于严重触犯宦官、藩镇和守旧的士族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了他 们的联合反扑, 致使宦官依赖其强大的势力与藩镇及德宗时信任的权贵相勾结, 终使顺宗被 迫让位给宪宗, 于是顺宗任用王叔文集团执政的时间很短, 只不过一百四十六天, 永贞革新 也在刚开始实施时就被宦官和藩镇联合势力所击垮。 王叔文集团遭到保守势力狠狠打击, 据 《新唐书?刘禹锡传》知:保守势力对“二王八司马”的打击和处置十分残酷:二王死,八 司马终斥不复、逢恩不原。作为革新骨干,刘禹锡被贬朗州(今湖南常德) ,自此开始了他 二十多年的贬谪生涯。然而正如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所说: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 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 作也。刘禹锡的大量诗文, 都是他在被贬期间的发愤之作。 他曾在《刘氏集略说》 中说:“谪 于沅、湘间,为江山风物之所荡,往往指事成歌诗,或读书所感,辄立评议。穷愁著书,古 儒者之大同,非高冠长剑之比耳” 。他以屈原高冠长剑的顽强精神来激励自己。在贬谪时期 他的诗歌主要有政治讽刺诗、咏史怀古诗、风土民情诗三种题材。 一、政治讽刺诗 作为革新骨干, “有宰相器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